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及对策

2018-10-21 09:39贾怀宁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贾怀宁

摘要:本文论述了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是药物残留、环境污染问题、动物疫病问题尤其是人畜共患病问题、存在病例产物等问题。主要的对策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动物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快推进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部门配合搞好各行业的协作。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摄取量也越来越大,动物性食品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味道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倍受人们的关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但近年来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钻法律空子,违背良心生产、流通、销售各种不合格产品,获取暴利。随着新闻媒体对个别地区动物性食品生产和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曝光,“地沟油”、“瘦肉精”、“红心鸭蛋”、“三聚氰胺”、“牛肉膏”等词进入到群众的视眼。笔者从事乡村动物性食品监管工作,见日常遇到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1.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1.1药物残留

1.1.1农药残留。动物性食品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饲料中农药残留的转移。目前,我国有农药原药和多种药剂,居世界第二位。品种如此之多,大多数能污染饲料、饲草、饮水及环境,并能较长时间存留并通过食物链污染动物性食品。

1.1.2兽药残留。近几年来,但是兽药的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现象普遍,使得过量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使用国家禁用化合物。当人们食用后会在人体蓄积,产生过敏、畸形甚至癌症等不良后果。

1.1.3饲草、料、饮水中重金属超标。重金属如汞、铅、砷等,不能被降解为无害物,它可进入土壤或水体后,部分为动植物所吸收,可致人畜中毒或死亡。

1.1.4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剂量过大、各种抗生素滥用,在对病禽畜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交叉使用和混合使用,特别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治疗。

1.2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由于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这些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吸收、代谢等,并与生态系统诸要素发生作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 存在病理产物。

因畜禽种类繁多,发病范围广,特别是随着镇场经济的发展,畜产品镇场开放搞活,动物产品流通渠道增多且频繁,乡村的检查技术根本无法判断动物肉中有无病理产物,直视死亡的动物尸体流入镇场的事时有发生,养殖户与屠宰场联合将发病的动物屠宰,病畜肉流入镇场的事例也累见不鲜。

1.4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严重

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

2.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对策

2.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既要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又要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2建立健全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解决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是要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

2.3加大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从种畜禽生产、饲料生产、动物饲养、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强化畜牧生产投入品监管,全面推行镇场准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镇场监督检查,依法规范好生产经营秩序,通过有力的执法管理与生产经营者的切实自律,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2.4加强动物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

进一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在现有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达到仪器设备配全,检测手段完善,内容方法全面,对病源微生物和药物残留及时进行检测,对畜产品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努力实现全覆盖监督,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提高监测频次和密度,定点、定时开展残留检测和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处理。及时、主动地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效指导畜产品的安全工作。

2.5加快推进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机制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监管部门通过收集动物性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统一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开展安全监测及分析评估工作,及时获取危险性评价资料,提高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对可能会给动物性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予以防范。

2.6建立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加强畜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畜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畜牧信息档案必须反映动物进圈、兽药和饲料使用情况,以及防疫消毒、隔离治疗、休药期、出栏、屠宰、检疫检验、冷却、销售等原始数据,对没有有效免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准上镇流通;出现问题的畜禽,将按标识号码索查免疫档案,并追究有关责任。实践证明,在畜牧业中广泛推广信息可追溯制度对于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实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7强化部门配合,搞好各行业的协作

全镇在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时,农业部门负责初级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畜产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应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