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困境未成年人工作的“三轻”、“三重”

2018-10-21 06:51张子芹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监护救助困境

张子芹

困境未成年人,是国家民政部2013年正式提出的新概念,指受经济贫困、监护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当等影响而遇到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的未成年人。我市有困境未成年人3969人,对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和保护,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民众的关心爱护,也能从源头预防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目前对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凸显出许多问题:

一、现状

(一)重视了物质满足,忽略了精神抚慰。在对困境儿童的摸底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只重视了直观的物质匮乏问题,即把缺吃、少穿列为困境儿童,采用送吃、送文具等方式予以救助保护。而忽略了对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了解和疏导,他们不知道我的家庭为什么这样贫困,我要怎样走出困境……这样,容易在迷茫中养成“不劳而获”的人生态度。

(二)重视了工作机制的建立、运转,忽略了关键环节的落地落实。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逐步建立了县(区)、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形成了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工作机制,为困境孩子的成长织了一张安全网。但是“事关孩子无小事”,仅仅靠建立“三级工作网络”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发现报告和评估帮扶。因为没有及时的发现,没有科学的评估,所谓的保护、救助,就面临“背癢抓肚皮”的尴尬。

(三)重视了引进来,忽略了管起来。为了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格局,提高大众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都非常重视引进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但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购买的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培育,也未对其工作进行实质性考核量化,容易造成购买的社会力量在服务过程中“搞形式,走过场”,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服务效果不尽人意。

二、建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社会关爱保护救助力度,确保困境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基本要求得到满足、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基本技能不断增长。

(二)基本原则:

家庭尽责。强化家庭是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发展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大力支持家庭提高抚养监护能力,形成有利于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政府主导。将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救助工作作为各级民生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区(市)科学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评体系。落实区(市)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属地责任,强化民政、财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公安、妇联、残联等有关部门、单位的责任,健全困境未成年人生活保障体系、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困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社会参与。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全社会关爱保护救助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困境未成年人在生活、医疗、监护、教育、心理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困境未成年人的良好格局。

分类保障。针对困境未成年人监护、生活、教育、医疗、康复、服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根据困境未成年人自身、家庭情况分类施策,促进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总体目标:

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救助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制度,困境未成年人教育体系、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救助困境未成年人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困境未成年人数量明显减少。

(四)具体措施:

1、更新理念,提升救助保护的服务质量,坚持物质与精神并重。

(1).聘请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士,制定相应量标,既要反映物质的量化层级,也要将儿童的精神世界纳入评估。

(2)、进一步重视实地走访环节,深入与困境儿童及其所在的群体交流,了解其现实境遇及内心需求,通过全面评估,让“物质+精神”的救助保护如“雪中送碳”,达到“人穷志不短”的助人效果。

2、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度。

(1)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对救助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在困境对孩子造成实质伤害之前主动及时发现。

(2)改进基层工作方式,造势宣传,助力救助保护。通过走进学校、走进村落、走进家庭、走进网络等方式,实现多途径、宽领域、全覆盖的资料收集,经过汇总、分析、评估后,制定包含物质帮助、情感陪护、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的科学合理救助方案。这样的科学施助,才能达到“助人自助”的助人效果。

3、建立、健全救助保护行业机构,引进、培育、管理、整合多元化社会力量。

(1)搭建对专业社会组织引导和监督的平台。加强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和培育,改进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需求进行小项目打包,采用“小包小买”的购买方式,实现对服务过程进行追踪,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

(2)推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设立。引导帮助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个人,转型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例如:将多而散的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培训,引领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填补未保工作中精神层面等软实力的不足。

(3)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困境儿童能力。

猜你喜欢
监护救助困境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跟踪导练(一)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神奇的太阳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