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决定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2014年3月,我国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全面解读教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立足点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借助史料,通过合理的分析推论,得出观點,这是历史素养的基本体现。但史料教学并不是抛开教材另辟蹊径,那样做是本末倒置。离开了教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全面解读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源泉。
新课改以后,当前使用的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都有明显进步。它选入的许多有价值的一手和二手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教材中“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新颖灵活,具有情境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以印证课文的论述或者增加对知识的了解。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课为例,第22页选自《吕氏春秋·上农》的资料卡片,就是对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很好的解释说明,并印证了课本的内容:“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而易于驱使,谨慎而遵从国法,积累私产而不愿意流徙。……”。课本24页的资料卡片对海禁的诗引用是增加海禁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理解。课本25页的资料卡片的引用是印证“机户、机工”的出现,都可以整合进教学内容之中。我非常注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历史体验、提升历史认识。
二、活用生活资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突破点
教学要有新意,就意味着要用生活去解释教材,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观念去审视教材。我们知道,教材知识本身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根本区别的。教材的编写主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逻辑,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并加以概括的,更多偏向于“逻辑提问”。从学生的知识学习任务来看,需要将学科知识还原并运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不是仅仅学习孤立、静止的学科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只要不脱离课程标准,允许对教材进行改造,课堂设计力求多样化、新颖化、生活化。
比如,在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就”这一内容,尤其是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讲述时。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冲破视域限制,拓展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视野,从而实现历史研究服务于现实和未来的价值功能。为此,我在授课时有意把改革与现实结合。为了使学生更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的情况,我首先介绍了安徽凤阳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各位同学的家乡有没有进行经济改革?我们家乡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能不能讲一下自己家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发展乡镇企业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介绍自己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同时补充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而欠缺的知识点,启发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能由身边的生活阅历体味历史的真实、历史的情感、历史的思维方法、历史的语言表达……体味合作交流的魅力、师生互动的快乐,从而切入新的历史学习。总体上,高中历史教师现已普遍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实践方式,最大限度地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沟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精选教学方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
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历史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其本质来讲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习态度及相关理念等。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精选教学方式,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如在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投影《胜利之吻》,表达了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痛定思痛,以史为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他们为什么调整?怎样调整?调整的影响是什么?设计了3个问题,层层递进,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的培养渗透其中。进而指导学生对课程标题进行解读,引领学生大胆质疑教材标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其改造,不仅使学生更宏观地把握课堂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更是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核心素养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历史思维渗透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四、完善课堂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点
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完善课堂评价,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新课改要求我们,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客观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02).
[2]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