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明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与基础教育,开始试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学校教育就不能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思维,而应当灵活应变,采用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来开展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应当有所变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知识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的知识教学总是不太理想,这中间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态度两个大方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要依照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与学习态度教育,重视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培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良好结合与发展。
一、赋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个性化”的可能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讲述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释放与讲解,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这种教学策略的劣势也极为明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互动的积极性不足、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述的内容,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个性化”水平,首要就应当以“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以“教学内容”为支撑,赋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个性化”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当然,虽然学习与教学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系统内容,但毕竟仍旧是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教師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与培养,更应当重视教学目的的完成效率与质量。只有这样双向发展,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个性化”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教训,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而灵活地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曾提到“鸡兔同笼”问题,这一问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简便的方式就是用“归纳法”进行分类探究,而其中一名学生则依据自身实际经验,限定了鸡、兔的“可能动作”,通过“抬腿”这种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鸡兔动作解决了这一问题。按照原有的教学思维,学生得出的答案即使是正确的,但毕竟属于“思维错误”,但在个性化教学与学习中,这是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体现,作为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否定,而应当给予充分认同,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个性化”得到有效发展。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一个班级整体中的个体,具备很强的个性化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认同学生这种“个性化”差异的存在,从而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换言之,这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多采用“讲述法”来对学生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手段是整体的,也就从教学操作层面上拒绝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利用“讲述法”开展教学之余,用合适的教学引导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发展。例如,在教学“统计问题”时,我就没有限定统计方式,学生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就采用了多样化的统计手段,通过不同的统计手段来统计不同的数据,并依据自己所采集的数据来判断一个问题,这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当然,这种充分地“个性化”选择在操作前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谬误,作为教师不应当一味否定学生的学习方式个性化,而应当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相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推动“个性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多数教师的教学认知或教学预期,这是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具体到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中,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原有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认知,这种课堂教育自然是刻板僵硬的,而在这一环境下不论采用何种“个性化”教学策略都会收效甚微,因为学生不相信教师能够放开“个性化”的窗口,这就会成为一个信任危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教学环境建设。
四、动手操作
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想动手摆弄一翻。众多师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不是计算就是公式,不是解决问题就是图形,内容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学科有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乐趣。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认识》时,教师的演示有时并没有完全让学生信服,有的学生会认为教师在仪器上做了手脚,教师可以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多留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教师再集体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学生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也记得特别牢,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教学本身是一种不具备定势定论的社会行为,这也是“教无定法”的缘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就无迹可寻了,对于教学而言是有科学依据进行有力支撑的,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学知识水平,不断吸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依据教学现状进行变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文.尊重差异保护个性促进发展———数学课堂“尊重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例谈[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5):58
[2]郑岩.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例谈职业学校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