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莎力
摘要:许多成语中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将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与初中科学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体现科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具体途径可以在新授课、研究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活动课、专题课等不同课型中来实现。
关键词:成语;人文教育;初中科学
一、科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缺失
由于受片面的教育觀念的影响,在科学教学中,人文教育被忽视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往往被分割开来,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甚至人文教育被完全忽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即使有人文教育的内容,也大都是作为一种点缀,没有形成一种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没有把人文教育真正纳入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中去。许多成语中包涵丰富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很好载体。
二、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成语中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体途径可以在新授课、研究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活动课、专题课等不同课型中进行。
(一)复习课
如在专题复习“波”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中的“波”内容进行了整合,“波”的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颜色、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声音,平面镜成像、透镜、眼球的折光系统等,与“波”相关的成语有:井底之蛙、黑白分明、海市蜃楼、杯弓蛇影、一叶障目、掩耳盗铃、姹紫嫣红、如影随形、气势如虹、余音绕梁、波光粼粼等等。结合成语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来复习对应的光学内容。利用一个个成语把有关“波”的知识串联起来,使“波”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温故知新,达到复习的效果,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成语,学习成语,提高人文素养。这些成语对应的可复习内容有:井底之蛙、一叶障目———光的直线传播黑白分明、姹紫嫣红———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及其决定因素海市蜃楼、气势如虹———光的折射杯弓蛇影———平面镜成像这样运用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来进行中考复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新授课
如在学习九下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时,可以运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进行教学。课堂引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链的书写规则: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联接起来,如:麦子→蝗虫→食虫鸟→鹰A食物链(捕食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B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从被食者指向捕食者。C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D食物链包含的环节(包括生产者)一般不超过五个。E食物链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
(三)实验课
实验课是一种常见的理科教学方法。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原理时,引入了成语:杯弓蛇影讲了“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后,再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学生学习和实验探究的兴趣大增。再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引入成语: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阁。这种海市蜃楼现象也可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在一透明水杯里先放入密度大的酸性定影液(如:硫代硫酸钠),再用玻璃导流法从杯底开始轻轻加入清水,两液体的相互扩散,形成密度由下而上逐渐变小的液体,这时在水杯的一边放一照亮的物体,在另一侧就可看见它们的一个虚像,即为海市蜃楼。
(四)研究课
这种研究课也可叫做科学探究课,主要是对成语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性挖掘,这种研究课可以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理论探究。如成语“点石成金”科学知识的探究:(1)提出问题:点石能成为金子吗?(2)进行假设:点石可以成金或点石不能成金;(3)进行科学分析的探究: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对物质结构、元素概念的复习师生共同探究;(4)结论:“点石成金”在古代是不可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五)活动课
如大型活动课:制作和发射“水火箭”———成语“百步穿杨”。射箭要达到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地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常科学活动中的“水火箭”,与百步穿杨的情景有点类似。利用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可制作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中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
(六)专题课
如在进行燃烧的专题复习时,可以将成语釜底抽薪、水火不容、死灰复燃、杯水车薪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专题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方法、应用等进行专题复习。三、运用“成语”是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一直是科学教学工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和追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人文教育,一直感到比较迷惘,通过本实践,寻找到一种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切入点。这种有效手段和切入点就是:(1)通过各种课型来进行,把成语中科学知识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学中的新授课、研究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活动课、专题课等不同课型结合起来。(2)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课堂引入、课堂总结和结尾、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过渡和联接等不同教学环节中运用。(3)结合具体的科学知识进行。(4)与科学史的教育结合起来。(5)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浸透。(6)开发出一门拓展性课程《跟着成语学科学》,通过具体的课程来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