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
剪纸又称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倡导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非常重视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幼儿在剪纸的过程中,手脑眼密切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审美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北京市延庆区永宁幼儿园地处于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历史相当悠久,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里有剪纸的传承人郭生臣老人,剪纸技艺非常好,深受大家喜欢,剪纸这项传统民间艺术也吸引着永宁地区的人们。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引领下,园所开设了剪纸专室,为幼儿提供便捷的开展活动场所。
选择贴近幼儿的主题
为了了解孩子想剪的内容,我在学期初会与孩子们进行谈话,听一听孩子们的想法,在征集孩子的信息后再通过投票选择剪纸主题。于是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剪纸主题活动出现了,如美丽的永宁古城、激情冬奥会、世界园艺盛会等主题,幼儿在学习剪纸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学习不同于成人学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意学习、直接学习。可见,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而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内容与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越接近,越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好。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永宁玉皇阁主题,玉皇阁是幼儿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贴近幼儿生活,为此我们需要的玉皇阁比较大,幼儿就先用小纸练习,练会了之后再剪大的,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性的,他们先画出来,然后剪出来,慢慢地,玉皇阁、大树、民房、街道、叫卖的人……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形成主题明确的剪纸大作。
探究多种剪纸方法
一是不对称图形的剪法。专室活动时,我结合剪各种姿态的人与动物,来引导幼儿感知“对称性破缺”。具体做法是:第一,观察讨论——人是不是对称的?教师出示立正的人形和舞蹈的人形,孩子们发言热烈,“人对称”,“对称的人舞蹈时又不对称”;第二,讨论——你更喜欢哪张图片?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舞蹈的人形,“对称的人在不对称的时候更漂亮”,“人不能老对称,那样就该没法生活了”;第三,讨论——还有什么也像人这样?孩子们列举出了鱼、天鹅、大象、长颈鹿、猴子等很多动物,还有树叶、花朵等很多植物,它们原来是对称的,可是一跑一跳,风一吹,它们就不对称了,也更漂亮了,这些叫“对称性破缺”;第四,讨论——对称的东西该怎样剪?不对称的地方怎样剪?“先对折起来剪对称的地方”,“再分开来一边一边地剪”,比如人,头部对称,那就对折起来剪,双手、身体不对称,有不同动作,那就打开,分别剪出来。二是幼儿探究图示法。在主题活动下,根据幼儿需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剪纸的图示,给他们技术支持,自由选择剪什么,自己看图示,有困难,幼儿会主动请我帮助,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我的尊重换来很大的收获,孩子们的作品让我惊叹不已,作品各式各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多种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通过主题活动,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也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是同伴促进幼儿剪纸能力提高。同伴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之间的语言幼儿听得懂,学得快。教育家陈鹤琴在“儿童教儿童”教育原则中提出:让幼儿教幼儿更能使幼儿接受,因为幼儿了解幼儿的程度比成人了解的更为深刻。幼儿鼓励幼儿的效果比成人鼓励幼儿的效果更好,从而有助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提高剪纸水平。有的小朋友不会折法了,就会向旁边小朋友请教,这样对另一个小朋友也是一种锻炼,两个人还可以互相学习剪法,你会的教教我,我会的教教你,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剪纸水平,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是教师的支持促进幼儿发展。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會根据幼儿需要为幼儿提供图示,支持他们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我也和幼儿一起探究,而且我会及时发现每个人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如:“你剪得真认真”“你的进步真大,再剪大点就更好了”。这些肯定、表扬和建议性的话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越来越有进步,让他们喜欢上剪纸这项传统的活动。
三是社会资源丰富幼儿的经验。永宁地区有个剪纸传承人郭生臣老人,我园多次邀请他来园参与幼儿活动。郭生臣老人总是很耐心地讲解一些剪纸方法,小朋友学得很认真。活动结束后,他还会剪一些漂亮的窗花送给小朋友,看着爷爷剪得这么好,小朋友的兴趣更高了。回到家里,幼儿会让奶奶教一些特别的剪法,专室活动的时候和小朋友分享,心里特别自豪。
在专室活动的引领下,小朋友们对主题下的剪纸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剪纸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幼儿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充分挖掘剪纸的乐趣。我们将继续开展剪纸活动,让剪纸艺术在幼儿园大放光彩,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永宁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