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坚决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趋势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要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趋势。《实施方案》在2016年三部门的基础上“升级”为八部门联合印发专门文件,建立和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下一步将抓紧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四项重点任务。
教育部:消除大班额方向是明确的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近日表示,消除大班额方向是明确的,任务是刚性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应该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希望各地高度重视,统筹各方,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在制定方案时要广泛征求意见,在确保学生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教育部去年發布的《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出,河南、湖南、河北三地的大班额问题突出。由此,一些问题突出的地方感到有压力可以理解,但这不是“硬性分流”的理由。必须要看到,学生的流动应该是自然的,学生的利益也是要保障的,我们一定要充分领会政策意涵,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任由性子胡来。发展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抓紧消除大班额。各地不能仅仅从外延上理解问题,不能只从数量上设置关卡,而是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
教育部: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三个全覆盖”
日前,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政策,使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基本做到“应助尽助”,在我国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教育部印发《通知》取消“清考”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在学习过程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教育部:排查学校食品安全隐患
近来多地发生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为此,教育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
通知指出,中小学校人员密集,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全国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尚未消退,一些地区还发生了洪涝灾害,各种致病微生物容易迅速繁殖,食品因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变质,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校立即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卫生状况,食堂储备食材、调料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发生腐败、变质等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进一步完善食材的招标采购和验收环节,坚决拒不合格食材于校门之外。
通知提出,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改善食堂就餐环境,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要严格落实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重点加强汤桶、餐盘等容器的消毒工作。要严格落实校长、教师陪餐制度。要针对学校水源水质保障以及食堂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等重点环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自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坚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师生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