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富
【摘要】:射击运动是一项受心理因素影响极大的运动项目,心理素质的较量已成为了射击运动员竞赛的另一个重要的制胜因素。本文通过对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心理训练在射击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应用做一阐述,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及教练员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射击 训练 心理调控
心理能力在竞技能力结构中占据决定性作用。我国项群训练理论的创始人田麦久学者把射击项目定义为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在他提出的具有两种竞技能力的项群类属上,将射击项目定义为技心能主导类项群,把心理提到了与技能同等的地位上,充分说明了射击项目心理的重要性。美国射击专家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巴萨姆根据个人赛场经验和对其他诸多射击运动员的调查提出“射击比赛—是心理”的论断。运动员需要具备更加突出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才能保证其具备的竞技能力的正常发挥。
1.良好心理素质在射击项目中的重要性表现
1.1积极的心理定向能力。
具备积极的心理定向能力运动员,可以根据具体比赛的条件、目的、动机、想法和自己的技术、经验储备等情况来确定个性化的参赛方案。再者良好的心理定向能力对于运动员的其他心理机能会产生重要的辐射作用,促进其他心理技能的形成和完善。
1.2注意力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的稳定能力,可以使运动员专心致志于比赛过程和技术动作上。前国家射击队赵国瑞总教练曾讲过:“在这个项目上,任何、甚至是稍微分赛注意力都会降低射击效果”。
1.3高度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坚持“老老实实抓动作”的主线,做到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心平气和,自如放松与入境。
1.4较高的感知觉能力。
步枪三姿对运动员的空间知觉要求就较其他的项目更为精确。对于人、枪结合一体化的本体感觉能力要求很高,感知觉能力与运动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成正比。
1.5熟练的表象再现能力。
表象能力是射击项目运动员必备的竞赛制胜心理技能。因竞赛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清晰的再现良好技术动作细节技能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迅速调整自己出现变形的技术动作,较快的回归到良好的运动竞技状态上来
1.6成熟的个性
成熟的个性包括稳定性、恒久性、实践性、独立性、自律性等。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会通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比赛,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打法风格,以及能够自如应对和解决训练以及比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2.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2.1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过程。放松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使肌肉放松,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 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放松训练的种类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渐进性放松、自生训练、催眠放松、瑜珈放松、超觉静默、想象放松、表象训练、三线放松、松弛反应法、气功入静放松等。
2.2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进行训练的方法。不做肢体动作,而是在头脑中详细描绘动作的全部过程或部分动作的细节。有时又是唤起在实战中或训练条件下的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
2.3注意集中训练
注意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邱宜君(1988b)認为,这种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意愿的强度、意愿的延长、注意力集中的强度和注意力集中的延长。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射击项目中,注意力稍有分散就会降低动作的成功率。
射击运动员如果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就能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之,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及自身杂念的干扰,就会分散对射击动作的注意。要想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或者在注意力已经分散的情况下重新集中于动作之上,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利用视觉来集中注意力;2利用听觉来集中注意力;3利用呼吸来集中注意力;4利用干扰条件来集中注意力;5利用意念(语言)来集中注意力。
2.4应激控制训练法
应激是一种身心动员状态,它既可以使机体精力充沛,又可以使其失去控制。对导致人的运动能效下降的情绪应激,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技术,进行心理诱导和调节训练。通过环境控制、身体应激控制、认知应激控制,以积极的认知策略去对待和改变消极性思维。
2.5自我暗示训练法
举枪、瞄准、击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动作,三者中任何一个动作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射击的精确度。在射击中,击发动作是这三者中的关键环节,造成击发动作偏差的主要根源是情绪急躁。如正确瞄准之后,苛求瞄准点,急于击发,猛扣扳机等等。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通过多次重复词句、口诀或专业术语来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如:“我非常镇定”,“我一定能打好”,“一平二正三对准,食指用力要均匀”,“瞄中扣,扣中瞄”等等,增强自己的信心,肌肉也随之活动能使右手食指动作自然,做到“有意扣,无意响”。
近年来全国射击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对体育心理学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刘淑惠老师帮助射击运动员陶璐娜在悉尼奥运会夺取金牌的成功实践,更加促使了运动队开始重视心理研究,有的甚至专门请心理学家到运动队服务,但是从总体上反映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不少同志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简单化,以为心理医生手到病除,立竿见影,这是不对的。因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非常强调客观性和针对性,为运动员服务的心理医生必须熟悉该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特点和规律,而最熟悉运动员的却是我们广大的教练员。因此教练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做自己运动员的心理医生,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意识的采取一些简单实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随时随地掌控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运动员也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学习,配合教练员的指导,树立正确地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