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大歌艺术特点及文化传承的探索

2018-10-20 10:10李晓婵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艺术特色少数民族

【摘要】:中华文化深远而悠长,艺术成就十分繁多。下文主要通过对通道侗族大歌这一传统艺术,展开了起源、发展历程和其独特创作风格的详细探究,更深入地研磨其内里,探索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时代的脚步也在赶促着通道侗族文化的发展,世界上各类文化的混合对侗族人的本根传统文化有很大影响,经济上的充足更让人寻求文化世界的满足。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也对侗族文化保持独特性增加了挑战。

【关键词】:少数民族 侗族大歌 艺术特色 继承与发展

一、侗族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歌的起源

侗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今主要人口分布于湖南省通道县。通道县是个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的小城,更有“天然长城”之称。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們交流的原始“工具”,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态度。他们以歌传情,把生活的百味借歌声表达出来,可以说在侗族唱的歌比说的话还要多得多。侗族大歌最初是深受天籁和声启发而创造出的多声部合唱艺术,而内容更尽显当地人的淳朴自然之美,给听者留下深深印象。在悠长的岁月更迭中,更是成为不可消失的经典之声。

二、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

通道侗族大歌和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出现了更多的歌种。大歌其实是侗族多声部歌的总称,多为合唱,主要有以叙事、礼俗、儿童的大歌等这几种适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演唱形式。因其内容和表演人的多样,其艺术特色也十分值得探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朴实纯真的意味美。大歌的形式比较简洁,歌词都是以叙事为主,通常分为两三段,便于演唱抒情。演唱者从说唱开嗓,之后时分时合,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巧妙地形成一首有意又有情的歌曲,老少皆可接受。第二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大歌中的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得来的,让听者更能深入到美妙的歌声中去,感受其中的绵绵深情。音乐不仅可以模仿自然,更重要的是可仿制人类的语言,让歌声幻化成烟雨,飘进柔软的心间。通道侗族自治县一直都保留着自己的方言,因此听的时候在歌词上更有不同的体验,且大歌经常是临场发挥出来的,歌词更具口语、平常化,具有浓厚侗族风味。第三点,合唱形式多样,表演形式不同。过去的大歌的合唱形式以男女二人对唱为主,兼有男声、女声、童声三大类,到后来出现了一种男女特殊混声合唱形式。即:不是单纯的男声加女声,更像是今天的一种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具有和侗族不同的先进性。在以前的同族大歌表演中都是男女“行歌坐月”,互诉哀肠,随着思想的拓展延伸,大歌的表演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类似“舞台音乐剧”“边演边唱”的演绎方法,让人们不仅听到歌声,更能体味歌词中的美丽故事。

三、民风风俗与大歌文化

少数民族自古皆是热情好客之辈,侗族人很符合这点。侗族人口数量并不多,索性坐落位置相近。侗族内部互帮互助,共同劳作,有着集体做客的习惯。而这种村寨之间结群交往的风俗,进一步促进了通道侗族大歌的繁荣与发展。侗族人具有不同思维方式,这也是大歌在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彩排的演唱,开放的演唱形式,多种类别的曲目……这一切的大歌独特之处都是深受当地风俗影响。

四、侗族大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侗族大歌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外界研究这种也十分有价值,其各式的歌种以及演唱特点都体现了一种侗族人民自强不息、爱好和谐的精神。而在不断前行的历史时代中要想跟紧步伐也非易事。侗族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可以永远保存的文字史料,他们的历史更迭,祖先教诲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来进行的,所以对传承者是有很大的考验和挑战的,一个发音的错误或许会改变未来的发展,这样的传承过程是最经不起时间的洗刷的。

若想让侗族大歌文化永远立于中华优秀文化园林之中,就必须让它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虽然通道侗族大歌早已享受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由于通道县经济依旧相对滞后,人们精神生活十分匮乏,音乐素质也自然偏低,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更是十分艰难。所以得出,经济的带动是推动侗族文化前行的重要力量。而对于经济发展我有几点建议希望有所帮助:给予侗族文化相关人员经济支持,从而增加大歌曲目种类;广泛招揽对侗族大歌有兴趣的年轻人,让即将消失的曲调重新唱响舞台;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小组,对侗族优秀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使得侗族大歌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当地政府也可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共同谋发展。只有侗族文化被世人发现它的独特,才能有更多的推里。让它的生命力。才能让我们的少数民族伙伴过上物质精神双丰富的生活。

总结:世界上的每一种优秀传统文化都带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侗族大歌内里也有着丰富内涵。它包含着侗族人们对生活的坚强不息精神,合着侗族人们有趣而深情的合唱曲调,有着不可被历史淹没的深厚文化内涵。而处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要好好握紧手中的牵绳,带着这些灿烂的传统文化走向绚丽明天。

【参考文献】

【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乔 馨 .侗族大歌初探[J] .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04) : 46 .

【3】谭厚锋.侗族语言文化与翻译浅谈[J]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 (05): 37.

作者简介:李晓婵(1982.06-),女,汉族,籍贯湖南怀化,研究生,职务教师,职称讲师,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418000,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艺术特色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