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宋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逐渐加强了培养學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也做出了层级结构要求,第一学段以初级复述性理解为主,第二学段则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以中级解释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为主,第三学段则在初、中级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的创造性理解进行扩展。接下来,本文就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策略。
当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小学语文的教学理论视角与实践经验来看,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发展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阅读能力从第一学段到第二、第三学段,其发展应明显呈现出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层级结构特征。
1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概述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新课标进行解读,认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从由低向高的纵向分布而言,应划分成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以及创造性理解四个基本的层级结构,而每一层级结构又可相应地划分出来若干的能力表征,通过这样的层级结构划分,能帮助广大的小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以复述性理解水平为主,其具体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并进行明确的陈述,其能力表征则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本材料局部的内容与细节、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整体梗概与主要内容以及正确地把握住文本的内容发展过程;解释性理解是小学生在中年级阶段的阅读能力要求。在这一层级结构当中,学生要感知并概括文本的内容,同时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对对文本进行解释或推论,其能力表征表现为正确地解释文本主要的概念和整体的含义、正确地理解文本重要的局部或细节蕴含的寓意、正确解释文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或推理;评价性理解介于中高年级之间,比解释性理解要更进一步,对于文本的信息、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通过考量,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其能力表征表现为可以从作者与读者的不同角度对文本的写作意图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对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内容进行评价,并能联系相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性的分析与评论;创造性理解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阅读能力层级结构,其要求是学生能够发现、质疑并批判阅读文本材料的意义,或超越该文本材料的意义,建构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其能力表征表现为发现文本材料的意义、对该文本材料提出的概念、观点、思想和方法进行质疑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与众不同且又科学、合理的观点或见解。
2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培养策略
2.1 明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层级结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开展层级结构语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树立层级结构教学理念,并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的要求,明确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层级结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层级结构教学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评析和运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应是识记为主,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则是理解、评析和运用为主。
2.2 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
明确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层级结构培养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针对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教学计划则是以识记为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背诵;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三四年级阶段,教学计划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进行流畅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信息,积累自己的语言知识,并对阅读过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五六年级阶段,在这一时期,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阅读教学计划必须带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
2.3 进行科学的教学指导
上文所提到的阅读能力四种层级结构一般都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的,既逐层深入,又往返循环,只是在不同学段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学指导,使这种科学的综合阅读能力指导在各学段都能一以贯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层级结构划分,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逐渐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