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娥
摘要:语文一直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基础课,特别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对于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教学内容和培养语文能力,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活动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和快乐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此,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出发,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1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导入
好的开端等于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有趣的、有新意的导入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确保40分钟课堂的高效率,就应该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导入,提高导入的有效性,并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然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在开始课程时直接导入,而没有注意导入的技巧,这也导致学生容易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已经对教师的毫无新意的导入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导入。
例如,教师在《北京的春节》课文教学中,为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应用好多媒体,先在课堂上展示各种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等生活中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些图片之后大多對春节产生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积极讨论,如此就充分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或者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个谜语展开导入,比如“三人度日总俭省(猜节日)”。小学生乐趣倍增,争相回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大部分学生可以猜出谜底是春节。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沉闷的气氛断然消失,为之后的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
2利用问题加强学生的课堂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思考,并勇于提出或回答有关课文学习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产生更深刻理解。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注意用问题来指导语文课上的学生,并用问题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学生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完成的任务。教师应着眼于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去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以使学生通过问题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文章以什么形式安排情节?”“你认为哪个部分的描写很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用笔画的习惯,画出自己认为比较关键的部分,以及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或者也可以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等。小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整理和理解文章,从而更容易走进文章。此外,在角色和情感方面,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根据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讨论,并对人物的理解更为深入,之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更加有效。
3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根本,增强其自主参与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色开展特定的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对课堂的乐趣,使学生享受课堂学习,因此实现对教学质量有效性的提高。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的形式是十分多的,比如课本剧表演、朗读比赛等。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实施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小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课文中的片段表演出来,设计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表演得更加到位,会在钻研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更好的演绎。又如,在教学一些古诗词如《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即看谁可以说出更多关于“月”的古诗词句。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小学生对学习到知识加以应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从所教学生的特点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有效影响,帮助小学生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