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霜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情境教学,有效激发兴趣…疏通文意,感悟情怀…注重诵读,加深体验”三方面出发展开了具体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情怀
古诗词用语简洁深刻,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古诗词的能力,使小学生乐于学习古诗词,并且使其能够欣赏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人文之美,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此,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1情境教学,有效激发兴趣
可以说,古诗词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巧。古诗词和我们如今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差别十分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易于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提高兴趣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游戏、故事等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或者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综合地对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加以利用。
例如,以《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主要讲的是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产生的别离思聚的情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以“月”为主题的“飞花令”游戏。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参赛者来进行答题,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则是“智囊团”。每个参赛者都按顺序说出与“月”有关的古诗词句。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思乡、思念”為主题来开展小组“飞花令”。不管怎样,都要和《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内容紧密相关,看看谁能坚持到底或数数谁背诵出的诗句最多。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的创设,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参与相应的古诗词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
2疏通文意,感悟情怀
古人写诗著文,常常因时而作、因地而著,或登临其景,吊古伤今,思念家乡;或瞩目伤怀,心忧人生的艰辛、仕途的坎坷等等。对于作者情怀的理解与感悟是十分重要的。而文意的疏通与情怀的理解互相促进、并行不悖。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激趣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古诗词大意,同时带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写作的背景。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阅读文本就很容易感悟作者的情怀。
例如,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陆游所传达的情感,在阅读完第一、第二句古诗之后,转入第三、第四句的学习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了我国黄河和华山的壮丽图片,请学生们说说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由此充分调动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之后,教师再介绍作者陆游和写作背景,即:南宋时期金兵攻占中原,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陷六十多年了,此时虽为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第四句,问学生: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在金兵马蹄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诗人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哀声遍野,生灵涂炭)。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拓展,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层层追问,学生很快便能深入理解诗句意思,并深刻感悟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3注重诵读,加深体验
古人写诗非常重视字词运用,用词精练,经常会为一个字或词推敲很久。因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古诗词语感。诵读教学法是学习古诗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把诵读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环节来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诵读指导,使学生通过诵读加深体验。
例如,在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的诵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范读,使学生明白这首诗的节奏应该如何把握,重音在哪里,停顿的划分等。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诵读提供最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熏陶,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小组读、男女生齐读等,使学生加以诵读锻炼。为了让学生把诗人内心的情感读出来,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诵读配乐,如播放战马嘶鸣、哀声遍野的背景音乐,以有效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其中,加深体验。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