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与发展建议

2018-10-20 04:37姜春力赵天然
全球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有制非公有制所有制

姜春力 赵天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与领域继续保持控制力、影响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混合所有制已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发展最快的形式。未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将趋于稳定,公有制经济占比下降速度将趋于平稳,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混合所有制是现阶段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形式。探索新时代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应立足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

作者简介:

姜春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高级经济师;

赵天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研究助理。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基础层面和核心地位的改革。目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我国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混合所有制正在成为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

一、我国所有制结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已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继续保持控制力、影响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所有制结构现状

1.公有制经济占比下降与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上升变化趋缓。目前,公有制经济在产值、就业、税收等结构中的占比低于非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在经营性总资产中占比仍然超过50%,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一是

从已有数据看,经营性企业注册资本,截至2017年9月,全国实有内资注册资本250.94万亿,外国(地区)投资企业注册资本23.38万亿元,合计274.32万亿。全国实有内资(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为85.55万亿元,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31.19%。实有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65.38万亿,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0.29%。外国(地区)投资企业注册资本23.38万亿元,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8.52%。二是从

工业企业市场价值(资产)看,2012—2016年,公有制企业占比从21%下降到15.1%,非公有制企业从43.4%下降到41.7%。城镇企业就业人数,公有制占比从21.9%下降到13.9%,非公有制占比从63.6%上升到69.2%。缴纳税收方面,在2010年至2014年缴纳的增值税,公有制占比从19.3%下降为12%,非公有制占比从50.2%上升为51.3%。

2.国有经济在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占主导地位。一是按照做强做优做大要求,国有资本在战略布局上逐渐向资源性、公共服务性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集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2003—2014年,国有经济在公益性、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中的占比,从11.04%、39.51%、49.44%转变为13.63%、56.29%和30.08%,逐步加大公益性行业投资,提高竞争性行业占比,逐渐降低垄断性行业的比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和热力生产供应业、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领域,2016年国有经济仍然占有60%以上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领域,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经营性资产中居于绝对优势。2012年,公有制资产占比86.56%,非公有制资产占比13.44%;公有制经济贡献占比在2000—2011年由40%上升到65%左右。二是

在竞争性行业,如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中,公有制经济退出速度较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并逐渐占据优势。2016年上述领域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已达到40%以上,餐饮业已达到70%以上。2000—2016年,公有制经济在建筑、批发、零售、餐饮业中的占比,分别从69.90%、78.40%、49.48%、36.14%下降到14.59%、13.95%、4.58%、2.92%。2000—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在批发、零售、餐饮业中的占比,分别从3.10%、14.95%、49.60%上升到41.45%、43.99%、71.73%,住宿业从2011年占比42.76%上升到2016年的44.05%。

3.区域分布上,呈现公有制经济占比西部、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东部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15年,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在资产占比方面,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57.28%、51.59%、40.39%和29.59%。在产值方面占比也呈现出同样特点,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35.68%、32.57%、19.64%和16.06%。在非公有制经济构成中,工业企业中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占比东部发达地区均高于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区。私营经济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资产占比分别为35.68%、31.04%、18.98%和23%;产值占比分别为46.66%、46.42%、34.45%和37.21%。外资经济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资产占比分别为16.08%、5.64%、5.08%和11.72%,产值占比分别为18.29%、5.34%、6.77%和11.64%。

4.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并发挥日益重要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股份制改造和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从2012—2016年的统计数据看,工业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已经从74669家占比21.7%上升到104842家占比27.7%;市场价值(资产)从27.39万亿元占比35.6%上升到46.87万亿元占比43.2%;就业人数从5030万人占比14.5%上升到8205万人占比16.9%。2000—2016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占比上升较快,在批发、零售、餐饮业中的占比分别从18.47%、35.52%、14.24%上升到44.38%、51.12%、24.45%,住宿业从2011年的31.38%上升到2016年的39.88%。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和强化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改革仍未到位。目前,国有经济布局分散和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有资本还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一般性竞争性行业中,这样会降低国有经济的总体控制力。国有资本对公益性行业投入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目前公有制經济在产值、就业、税收等结构中的比例已较低,主要依靠国有资产控制力、影响力发挥作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待深化和完善。

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地位是平等的,市场规则和竞争原则适用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仍面临着比公有制企业严得多的政府审批限制,融资难、贷款难、用地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垄断性行业,还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等各种隐性壁垒。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还需要得到有效落实。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还有待在实践中完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扩大民营资本投资具有重大意义。在既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中,曾出现过公司组织形式不规范、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国家政策引导监管薄弱等问题,影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作用的正常发挥。发展混合所有制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产权主体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减少企业负责人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的现代产权制度还有待健全。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的合法利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都不可侵犯,才能有效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存在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权益的现象,个别地方政府以调整规划为借口,采取行政强制性措施,不给予企业和农民合理的搬迁补偿费用。需要强化政府有效保护产权的职责,强化同等保护各类产权,强化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依然突出,产权界定仍不明晰。产权交易市场仍不健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由征地拆迁、产权归属等产生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

(三)未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

总体上看,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将趋于稳定,公有制占比下降速度将趋于平稳,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现阶段,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和以股份制改造方式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竞争力,保持国有经济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对经济增长贡献、扩大就业渠道、缴纳税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创新业态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概念以来,混合所有制已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发展最快的形式,是现阶段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所有制形式。

二、积极探索新时代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集中体现。

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一个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所有制、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它们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在一定社会阶段和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有效实现形式,关键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研究表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比国有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都高。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引入非公有制成分后,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缓解了所有者缺位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进入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后,提高了市场信誉度,降低了融资约束,规范了企业运营管理,进入到传统国有垄断行业。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促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与优化配置,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探索完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有效途径

调整产权结构,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完善产权制度确定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和产权有效激励,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通过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激发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使小股股权之和大于大股,在股权上形成国有企业治理制衡机制。

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国有企业独立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社会保险基金成为国有企业重要投资人。2016年底,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6350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7年11月,第75页。需要进行长期投资获得回报和有效监管运营。2017年,全国共有9个省份的4300亿元基本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2018年,还有西藏、甘肃、浙江和江苏四个省份的1500亿元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未来可以通过建立若干个社会化专业社保基金投资公司,采取社会资本入股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改革,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社会大众。

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有效途径。实行员工持股和薪酬股权激励制度并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为国有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是由国有资本和企业职工共同创造的,员工持股在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中也可以试行。员工持股可以采取不同模式。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要技术开发骨干和其他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可以采取产权激励模式。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要逐步扩大员工持股的比例,在新股发行中规定一定比例为员工股,由员工自愿量力购买。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设立子公司时,可以建立员工集资持股模式。员工持股也可以通过购买股权或认股权方式实现,企业不能无偿将国有企业股权赠与员工。企业对有突出贡献和优秀员工,每年给予一定比例的认股权,采取逐年分红方式逐渐做实股权。

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在创新日益成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今天,要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对科研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实施股权、期权和产权分红激励,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期激励作用。在分配制度上,探索按股权和按劳分配的适当比例,使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要通过产权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调整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三)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公有制的另一种形式集体所有制。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农村土地经营者和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开展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激活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活力,通过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新时代公有制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

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在土地集体所有权属性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承诺,实现土地流转使土地经营权活起来。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权能改革试点范围,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加快城乡融合建立统一市场。依托国家振兴乡村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统一市场中自由流动。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统一改造整理农民的宅基地,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工自主选择成为城市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提高城市化率。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释放集体经济新的增长动能。

三、新时代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对国有经济应着重看它的质量,而不着重看其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在探索中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目前来看,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比较有效,其效率高于纯国有企业。下一步重点是推进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思路与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结合起来,通过营造竞争性市场环境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科学细分,通过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改进效率,以市场化手段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完善混合所有制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法制建设,着重加强产权保护。针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专项法律法规,加快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制度,规范市场交易,加强国有资产与民营资产在混合过程中的产权保护。二是构建国家产权交易平台,推动资本间重组兼并。通过设立国家投资基金,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上升到资本运营层面,政府通过国家投资基金控股、持股相关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公平公正公开产权交易平台,政府通过交易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三是健全国有资产审计体系,完善代理人绩效考评办法,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强国有资产评估监管能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机制,由董事会负责招聘经理人团队,采用期权计划等管理工具激励企业管理者。二是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用人机制。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探索员工持股,给予技术骨干和优秀员工适当股份或期权,优化职工薪酬结构,适当减少固定工资比例,提高股权收益比重,使薪酬成为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基础手段。

(二)完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制度环境

构建有效保护各类产权的公平法治环境。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公平而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财产的法治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资本、技术和智力潜力。二是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条文和解释。三是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发展的司法保障环境。进一步强化司法机构和政策执行部门,依据法律政策条文公平公正裁决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使各类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司法保护权利。

全面实施各类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机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投资自由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前提。除了国家有明确限制规定的领域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特定的投资领域中应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一是要依据市场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二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配套制度。三是加强对市场主体投资经营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做好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同时,加快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立法工作,确保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职权法定、事中事后监管有法可依。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三种基本生产要素,各种市场主体平等获取和使用生产要素的权利,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使生产要素在市场作用下得到有效配置,保障不同的所有制主体“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多种所有制广泛平等参与竞争,推进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使用、财税扶持方面待遇公平化。二是建立规范开放平等的市场,加大垄断性行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力度,鼓励公平合法竞争,改革现行的项目审批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体制转变。三是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放宽对利率的管理幅度,加快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的步伐。

(三)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截至2015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共有1908.23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体的87.30%;注册资本(金)90.55万亿元,占全国实有企业注册资本(金)53.80%,从业人数16395万人;个体工商户5407.92万户,从业人数11682.20万人,资金数额3.70万亿元。2015年,民营经济缴纳税收19529.7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4.4%。2016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6.52万亿元,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61.2%。

打破垄断经营,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在要素资源供给和制度政策上,使民营企业享有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清理废除歧视性政策和做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引导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纳入国家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推动民间资本发展,提升民间资本实力和整体竞争力,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正面舆论宣传,为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清除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清除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实现民营企业在自然垄断领域的准入。政策上遵循“非禁即许”原则。建立市场准入的外部监督机制,让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有畅通的表达诉求的渠道,对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有方便的法律诉讼方式。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定价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参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和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托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使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融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的换股、资产收购、股份转让等方式,实现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

(四)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外资经济健康发展

2000—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增长,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由2000年的22347家、407.15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27908家、1337.11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在全国税收占比保持稳定,2000年为18.74%,2016年是18.26%。但外商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却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10.24%减少到2016年的1.46%。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也出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4.6%,降为2016年的4.5%。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26.54%、14.70%、13.46%、12.06%和11.87%。截至2016年,外商投资合同金额累计位居前五位的行业是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占比分别为49.10%、13.81%、7.51%、6.42%和5.86%。从投资产业结构看,截止到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一、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占比分别为1.42%、30.07%和68.51%。从区域分布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地区,截至2016年,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分别为81.73%、5.31%和7.19%

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2017年。

外商投资高端化趋势渐显。外国企业的对华投资已转向知识、技术以及创新等方面。2016年,大众、宝马、奥迪、戴姆勒、西门子、宜家、苹果等公司都大幅增加了对华投资。富士康未来将以珠三角为根据地,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龙头,并打造包括工作、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在内的智能生态系统。大众计划把其三个全球未来中心之一落户于北京。苹果将分别在北京、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进行创新硬件研发。西门子已在中国建立数字化创新中心。

優化外资经济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创造良好法治、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经济走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之路。一是外资企业应平等享受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二是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在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继续实施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三是对外商投资企业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核外商投资企业具体业务牌照和资质申请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统一标准、统一时限。四是支持外籍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试点建立境外专业人才资格准入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外的职业资格,取消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国民同等待遇。

(五)以产权为核心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

明晰农村产权歸属。产权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工作。针对农村产权界定不明晰等问题,建议强化农村地籍调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流程,完善动员宣传、公告公示、审核颁证等关键环节工作。加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适应农村人口流动新形势,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入和退出机制,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一是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扩展农村土地产权权能。加快《土地管理法》《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条款修订,破除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宅基地和房产转让的法律障碍,推进完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促进形成现代市场体系。二是培育扶持农村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代理、市场咨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评估、会计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农村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三是强化农村产权交易风险防范。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二级交易市场,鼓励发展农村产权流转融资担保公司以及法律咨询、纠纷仲裁等产权交易服务机构,防范农村产权流转后无力经营等交易风险。

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合理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在总结地方试点和实践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长效机制,解除农民征地后对长久生计的后顾之忧。通过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户个人从土地用益物权中实现财产增值、获取增值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村集体从土地所有权获取更多收益用以更好地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并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郭克莎、胡家勇、张卓元、吴敬琏、厉以宁:《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和政策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

2.厉以宁、程志强:《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3.张文魁:《混合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政策分析及中外实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王钦敏主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年版。

5.大成企业研究院:《2016年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重要数据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6.易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济日报》2017年11月20日。

7.裴长洪:《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8.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求是》2009年第10期。

9.张卓元:《国有经济应适当收缩》,《调研世界》1997年第3期。

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公有制非公有制所有制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