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视域下现代维哈语言构词法的比较研究

2018-10-20 09:32钱俊玲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形态学构词语素

钱俊玲

维吾尔语与哈萨克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黏着型语言,形态发达,文章对现代维哈语在形态学视域下的构词法进行比较分析,着重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形成异同的原因。

形态学(Morphologie)这一概念是18至19世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首次提出的,原是指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学说,19 世纪被引入语言学,用来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形态学有曲折形态学和派生形态学两个分支。曲折形态学是在词后附加成分之后,能够有规则地表达不同词类特有的不同句法和语义功能,例如维语动词k?l(来)后附加过去式第三人称单数附加成分-di之后,“k?ldi”表达了“他已经来了”句法内容。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是构词法的比较研究,所以对于曲折形态学就不再多述。下文将从语素的角度出发,对维哈语言关于词的派生形态学下的构词法进行比较研究。

1 形态学视域下维哈语构词法的比较

构词法比较研究一般都是在差别较大的语种之间进行的,比如汉英构词法比较研究,英语蒙语构词法比较研究等等。维哈语构词法比较研究方面,见到大多数都是对各自语言构词法的研究,例如成燕燕的《现代哈萨克语的词汇学研究》(2000),张定京的《现金哈萨克语实用语法》(2004),赵世杰编著的《维语构词法》(1983),都是对维语或者哈语的构词法进行了描述。若有比较研究的,也是将这两种作为同一类型的与其他同源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如程适良主编的《突厥比较语言学》(1997),正因为这两种语言的相似,构词法的比较研究少,因而给了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契机。牛汝极先生也说“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往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痕迹”,通过对两种语言在形态学视域下的构词法的比较,分析其的特点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能够发现两种语言的发展轨迹。

维哈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且两种文字都是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创制而成的,语音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是典型的黏着语类型。想比较分析这两种语言的构词法,必须清楚语素的概念。语素(Morphem)在形态学的概念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語素是音义(形式和意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维语单词a?xana(食堂)可以切分为语素的a?(饭)和语素xana(表处所),而这两个语素再无法切分,否则无意义。a?(饭)是词根语素,xana(表处所)词缀语素。一般词缀语素有前、中、后词缀之分,因为词缀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所以某一词缀能够改变词语的意义或者词性;其次词缀的位置较为固定,一般附加在词根之前或词根之后,构成新的词语;其三,词缀有着强大的构词能力,能够产生类型相同的许多其他的词语。在形态学视域下,维哈语的具体表现即构词的词缀,而词缀只前缀和后缀两种。

1.1 维哈语前缀的比较

前缀是在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之前的,构成新的词语的构词语素。维哈语的固有词是没有前缀的,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波斯语注释的经文和文学作品,在中亚地区传播开来,通过语言的接触与文化交流,大量的波斯语进入了维哈语中。今天所见的较为典型的前缀,维哈语有相对应的三组,维语的bi-、na-、b?t-与哈语的bij-、na-、bet-,这两组相对应的前缀就是从波斯语中来的。“这些文化交流不仅在词汇层留下了痕迹,而且也对构词成分产生了影响。”词缀的借入远比词语的借入时间要久远许多,艰难许多,经过语言长期的演变与融合,成为了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维语:

bi-bi-+guna(有罪的)—biguna(无罪的)

na-na-+ilad?(有办法的)—nailad?(没有办法的)

b?t- b?t-+qiliq(行为)—b?tqiliq(行为不好的)

哈语:

bij-bij-+kyne(罪过)—bijkyne(无罪的)

na- na-+raz?(满意)—naraz?(不满意的)

bet- bet-+tan?s(认识)—bettan?s(不认识的)

维哈语的前缀能产性都不是很强。从产生的词的词性来看,词性几乎没有变化,一般是附加在形容词前,构成的新的形容词,但词意发生了变化,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些前缀使词根的意义相反。

1.2 维哈语的后缀比较

后缀是在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之后的,构成新的词语的构词语素。维哈语的固有词后缀丰富,一些词缀的能产性强。以下是维哈语后缀的比较分析:

1.2.1 维哈两组对应的名词后缀语音和谐情况分析:

(1)维语-da?;哈语-das/-des /-tas/-tes/ -las/-les,缀接在名词词干后构成新的名词,表示拥有共同特征的人。例如:

维语 jol(路)+-da?—jolda?(朋友)

哈语 sabaq(课)+-tas—sabaqtas(同学)

q?zmet(工作)+-tes—q?zmettes(同事)

d?ol(路)+ -das—d?oldas(朋友)

baw?r(肚子)+-las—baw?rlas(同胞)

(2)维语-liq/-lik/-luq/-lyk;哈语-liq/-lik/ -tiq/ -dik,缀接在名词词干后构成新的名词,表示某国人、某地人。例如:

维语 yryot?i(乌鲁木齐)+-lik—yryot?ilik(乌鲁木齐人)

aqsu(阿克苏)+-luq—aqsuluq(阿克苏人)

哈语 d?u?go(中国)+-l?q—d?u?gol?q(中国人)

ile(伊犁)+-lik—ile+-lik(伊犁人)

bejd?i?(北京)+-dik—bejd?i?dik(北京人)

从上述的后缀和相应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维语yryot?ilik(乌鲁木齐人)、aqsuluq(阿克苏人)两个名词的后缀只地遵从了前元音和后元音的和谐,哈语sabaqtas(同学)、q?zmettes(同事)也同样遵从了前后元音的和谐规律,但除了这个规律之外,哈语的q?zmettes(同事)、d?oldas(朋友)、baw?rlas(同胞)和d?u?gol?q(中国人)、ilelik(伊犁人)、bejd?i?dik(北京人)这两组名词,发现后缀严格地遵从着辅音和谐的规律,但不能说维语不遵从辅音和谐规律,只是哈语的更为明显和严格。另外,维语这类名词的后缀只有一个-da?,而哈语则有一组六个,-das/-des /-tas/-tes/ -las/-les,相对应的后缀数量相比,哈语的后缀变体多,数量远多于维语的后缀。这样的语音和谐规律的遵从不仅仅是构成名词的后缀,构成其他词性的后缀也是如此。

1.2.2 维哈语后缀数量分析:

维哈语的后缀形态丰富,数量庞大,有构成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后缀,而这些构成新词的后缀中,数量最多的是构成名词的后缀。

据统计,程世良的《现代维吾尔语语法》一书中列出了维语名词的后缀共计42个,张定京的《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一书中列出了哈语名词的后缀共计90个。构成其他词性的后缀数量也是哈语的数量超过了维语的。除了之前应证的相对应的词缀哈语的变体多之外,哈语还有自己特有的其他后缀。

2 維哈语言词缀的异同及原因分析:

2.1 维哈语言词缀的相同点:

(1)维哈两种语言同属于突厥语族,典型的黏着型语言,形态学中词缀是丰富词汇的重要手段,这两种语言都有前缀和后缀,词缀数量多,遵从语音和谐规律。

(2)从能产性来看,词缀的构词能力强大,能够形成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前缀几乎都是从波斯借入的,能产性不强,而后缀能产性大大强于前缀。

(3)从词根和词性来看,后缀几乎改变了词根的词性,而词根的意义大致未发生改变。而前缀虽然没有改变词根的词性,但是改变了词意,有的甚至使词意相反。

2.2 不同点:

(1)哈语的词缀变体众多,无论与维语对应与否,总体来说,哈语的词缀数量多于维语的词缀数量。

(2)维哈语都遵从元音和谐规律,哈语还遵从了辅音和谐规律,构词后的新词更加规律和工整,而维语的词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简化。

2.3 原因:

一门语言的演变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变化,而语言演变有着渐变性和参差性的规律,它不是孤立发生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交流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突厥语族的各语言有着亲缘上的共性,又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变轨迹。虽然在形态学视域下维哈语的构词法有相同点,但这两种语言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支——属葛逻禄语支和克普恰克语支。不同民族成就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变化。在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两个民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民族依靠的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迥异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成就的语言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哈萨克族人的生活环境和人文历史为特殊词汇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使其词汇无论从词意还是从结构上都形成了特色。”维语的词汇亦是如此。

“哈萨克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牧草丰盛、水草充足、气候凉爽,适合于牲畜生长的天然牧场,创造了具有畜牧生产方式特点的文化类型——草原文化”,游牧的哈萨克人依据自己特有的哈历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春秋牧场、冬牧场和夏牧场一年四次大的转场,并且在各季根据牧业生产还会进行小规模的搬迁。春秋牧场一般在浅山、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冬牧场一般在山涧沟谷、河湾、沙丘可避风雪地带,夏牧场则在凉爽湿润的山地。正是因为游牧民族的频繁搬迁,牧场的选址一般都在山地、荒漠地区,因此语言的演变非常的缓慢,各个方面都大量地保存了古代突厥语的特点。白斯木汗·浩斯别克通过对哈萨克语中阿拉伯—波斯借词的借用途径的分析,他认为“阿拉伯—波斯借词是从14-15世纪开始通过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的书面语和口头传入哈语的,因为哈萨克人和阿拉伯人或哈萨克人和波斯人从未发生过直接往来。”说明游牧民族在语言接触时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而且,哈萨克人最早在公元9-10世纪,经法拉比对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传播,形成了早期的哲学思想,注重形式的论证,强调严密的形式逻辑,其表现在语言上,便是强调语言形式上的完整,各个词语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一种语言的演变除了同该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外,与社会交流也是密不可分的。维吾尔人生活在适宜定居的绿洲,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从事种植业,也有少数从事商业。新疆的绿洲古往今来都是人口最为集中,中西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丝绸之路的绵延、各种宗教文化的传播,维吾尔族更是在这些文化交流传播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因此,与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相比较,维吾尔人的定居生活,更容易接触和接受外来的语言。“维语的元音和谐现象比较弱,估计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其中包括在同阿拉伯-波斯混合、交流的过程中元音和谐现象减弱了。”因此,随着语言的简化,维语的构词词缀与构形词缀等都简化了,而且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形态学视域下通过对维哈语构词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1.构词前缀几乎都是外来借入的,附加在词语之前词性不会发生变化,但词意改变;2.构词后缀十分丰富,哈语的后缀变体多,数量大,而维语的少,不断简化;3.由于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交流的程度不同,因此构词的词缀哈语的保留的突厥语的成分较多,而维语的则有不断简化的发展趋势。亲属语言构词法的比较,可以探究到各自民族发展的轨迹,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以上是个人粗略见解,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本文为2017年度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语言翻译研究所开放课题一般项目“形态学与结构学视域下哈萨克语与维吾尔语构词法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HSKYJS2017-B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文化研究所)

猜你喜欢
形态学构词语素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显微互动技术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走出围城路途遥 与时俱进效率高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