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初,借鉴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并结合我国实际凝练出的思想精粹,至今仍被诸多学者奉为审视和指导中国教育问题的不朽经典。本文主要是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和教育现状,重点阐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一种很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其中所蕴含的终身教育观和素质教育观,以期能加深读者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当下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作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产生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密不可分。
20世纪初期,随着我国民主体制的建立。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传入我国,加之陶行知曾师从杜威,因此他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在日后的实践中,陶行知深刻认识到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杜威的教育理论并不适合在中国开展。因此,陶行知根据我国国情,将杜威的实用教育理念加以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
二、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终身教育观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阐述生活教育理论时对终身教育最好的的诠释。追本溯源,这一论述比我们公认的西方终身教育的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还要早三十年。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既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由于个人的生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对人的教育也是一个从出生至死亡,贯穿全人生的连续不断地终身教育的过程。
另外,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无疑又冲破了学校围墙的桎梏,将学校融入于社会——这个天然的“大课堂”之中,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时。社会犹如一本生动有趣的“百科全书”,只要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就必然要接受来自社会的熏陶与影响。更重要的是,因其社会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及生动性,其产生的学习效果远比在学校里单纯的书本知识传授要好得多。
总之,在陶行知先生看来,人是要过生活的,从出生到死去,生活和社会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终身教育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其目的就是打破学习时空的有限性,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去不断适应和创造美好生活,真正做到“终身教育,培养求知欲”,因此,他号召人们“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他的这些理念正是我们当代日新月异的社会所需要的,毕竟21世纪已进入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每天都接受着各类信息和知识的“轰炸”,加之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已成为立足于社会的必然法则,“不学习就只能被淘汰”是无数人用实践得出的感悟与真知。
三、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素质教育观
21世纪,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美好时代,然而,物质的极大富裕并不足以弥补精神的极度匮乏,再回看中国的教育现状,“一考定终身”、“分数决定论”、“高分才是王道”的应试教育之风盛行,其弊端自然也日盛。自上世纪80年代始,素质教育便应时而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其实,早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就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光辉。首先,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习”,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教育割裂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知识的弊端,主张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实用性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另外,“高分低能”是当下中国教育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应试教育下单纯追求高分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致。而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理论中主张,“教学做合一”,并以“做”为核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在实践中教学的新方式,冲破了传统灌输式死板教学方法的藩篱,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张学生在生活和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其“生活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培养“心、脑、手并用”、真善美合一、具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真人,而不再是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无用书生,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人民素质,这与我国当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初衷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解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第195页。
【2】朱永新.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上海交通出版社,2011年5月,第407页。
【3】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412頁。
【4】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6月,第38-40页。
【5】漆新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9月,第120-122页。
【6】刘中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卢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
【7】白援援,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刘梅香(1993—)女,汉,籍贯:山东单县,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