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摘 要:传统模式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流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基础薄弱、新旧知识衔接不佳、实验方法策略与思路阻塞、实验操作生疏等问题,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尤为明显。首先分析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的数字化学习的优点,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小学科学课堂进行整合,进而提出整合策略,应用于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小学科学;技术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在各个中小学学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下,数字化学习进入了我国中小学校园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鉴于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展开得有声有色并收到了可喜的成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深感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之大,并借助数字化学习自身的优越性,尝试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小学科学课堂进行整合,寄希望于此,以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学习与小学科学课堂整合的内涵
顾名思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以移动学习终端为依托,借助于课堂服务教学平台、资源和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将数字化学习与科学教学整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师生有效互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自由展示实验探究成果的学习环境。
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并不是要求学生“左手操作实验,右手端着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而是在课堂中合适、恰当的教学环节上借助一对一学习终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坚持“该用则用、无用则弃”的原则,不盲用,不滥用。
二、小学科学传统课堂流露出的弊端分析
由于作者所在单位是农村学校,因此以下所提出的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
1.小学科学学科的前置作业与课前学习单难以布置与落实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家长对科学等小学科不重视,对小学科学教师布置的任务自然不去认真完成。例如,一次是在《给文具分类》的课前,让学生周末去超市或商店做一个小调查,班里27个学生只有3名学生去实践了;另一次是学习《太阳》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书籍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课上发现只有2名学生认真去做了。分析原因,除了学生从思想上就不重视小学科学这门“小学科”的学习外,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关系,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浓厚,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章节内容比较抽象时,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实验课中,学生对于将要动手操作的某些实验,缺乏思路和策略
众所周知,常态模式的科学实验教学,一般都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几个过程。然而,在日常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实验课例中学生只能勉强提出假设,接下来却没有验证假设的实验思路。这是限制学生上好實验课的瓶颈,也是科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难题。
3.学生实验探究取得的成果没法直观展示
实验课中,需要学生分享实验发现时,不能直观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有的学校实验室配备实物展台,但是往往许多实验需要的材料数量多且移动不便,实物展台在这种情境下成了摆设。
4.实验操作遗忘快,科学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混淆不清
一方面,课上的分组实验,有时需要验证几个假设,或者探究某一对象的多个性质,学生对实验步骤记不牢且不全面。如“磁铁的性质探究实验”很少有学生在实验后能牢固记住磁铁的所有性质;另一方面,科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结论或概念混淆不清。
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以其自身具有的优越性,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环节上弥补部分传统课堂的不足。学校使用Forclass教学服务平台,其效果在语数英教学中十分显著。本次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纳入科学课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下发任务单,布置前置作业
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发下纸质学习单,学生因缺乏兴趣而极少去认真完成。通过网络平台,以电子作业单的方式给学生下达查阅任务,或者发给学生与将要学习实验相关的探究视频,以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系统自动统计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定期奖惩,通过该方法,学生感受新知、提前收集学习资源,并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2.课中合作交流,探究成果共享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动手记录与实验现象拍摄有条不紊进行。负责记录的同学将实验视频即时上传教师端,通过教室投影或者触控一体机进行分享。借助视频,学生在展示探究成果时更加的直观形象,弥补了口头语言叙述的不足和实物展台使用的局限性。
3.课后预留作业,复习巩固与拓展延伸相结合
课下,教师将课中的重点知识编制成电子测试单分发下来,学生利用电脑登录平台练习;教师还可以将课上出彩的实验视频保存后分享到平台,以待学生课后观看学习;同样可以把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发送到学生账户,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学习、开拓视野。
四、对新媒体、新的学习方式的展望
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新技能和教学手段,扪心自问,它都有自身的利与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策略,最合适的便是最有用的。教育教学之路漫漫,吾和同仁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樊世静,王家乾.“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2]乔树勇.小学科学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整合[J].学科空间,2016(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