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

2018-10-20 10:57王慧勤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王慧勤

摘 要: 产教融合是通过教师、学生、课程等教育组织元素与技术、技能、产品等产业生产要素的跨界融合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切合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规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技能提升、科技研发、服务社会于一体的过程,这种模式促进了产业生产要素与教育组织形态在人员、课程、技术、技能、资源和体制的融合,实现了共建育人基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符合职业教育育人规律,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探索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结构运行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

(一)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性的项目训练,学生才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其技能和职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成为企业的行家里手。企业需要技术技能人才为其创造利润和提高生产效能,需要高职院校长期为其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借助企业一线生产平台,高职院校基础科研成果才能转为生产力,同时产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有助于高职教育研发能力的提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脱离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环节就犹如空中楼阁,同样缺乏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人难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产教融合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桥梁。

(二)产教融合的政策保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7个方面30项政策,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从职业教育视角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并对校企合作方式、促进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中存在的短板

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衍生的新兴产业和“一带一路”新崛起的经济体,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作支撑。但由于校企体制、运行方式不同,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双方“抱团”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合作项目只浮于表面,人才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校企合作应该走出固有模式,在雙师型队伍建设、体制机构改革、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等方面加深融合,推进产教一体化融合模式向纵深发展。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路径探索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只有和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培养符合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强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地位,将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业(专业和产业)对接等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主要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就业创业。

(一)瞄准国家战略产业布局,规划产教融合蓝图。

高职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紧紧盯住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发展中的技能人才需求,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专业设置视野和人才培养视角要有前瞻性和大局观。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正在大力推进,制造业领域“高端蓝领”严重匮乏,新业态和新的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空间和服务平台层出不穷,“新服务、新生态、新模式”创新孵化器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与产业对接的技能技术人才缺口急剧增长。高职教育要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契机,主动服务新兴产业,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改变办学模式,健全多样化办学体制,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稳健地进行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同一框架内根据产业的需求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应用型科研、共享集团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确立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政策沟通、人员互通、资源融通、发展相通”的一体化工作格局,通过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人才培养将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能有效地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真正构建起校企“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夯实产教融合基础。

在新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框架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产教融合的核心和切入点应落实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发挥集团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并提前对区域发展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做到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同步规划。专业设置要紧跟新产业、新职业、新技术领域,推动高职院校增设产业发展急需专业,进一步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需求契合度;课程体系建设要参照新职业资格标准,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专业教学内容、课程教材与行业企业同步更新,专业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企业创新成果的添砖加瓦,生产过程的创新工作方法、新产品的研发作为要素渗入教学过程、课题研发等教育教学环节,促进专业与产业融通发展。

(四)聚焦双师队伍建设,保证产教融合顺利实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向交流,营造双师型教师培育环境。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建设水平。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支持高职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和进行产品研发,学习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鼓励教师带着课题与企业开展生产技术攻关,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应用新技术和科研开发能力。并探索修订教师资格条例,将具有行业实践经验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的必要条件,构建既懂理论和教学,又懂产业发展的“双师型”队伍;取消“双师型”证书终身制,实行每年继续教育制度,促使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符,提高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融通能力。

(五)建设智慧实践平台,打造产教融合试验田。

智慧学习工场是校企双方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企业、行业的技術革新和“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为资源聚集的线上智慧管理平台,内容涵盖行业前瞻技术转化、智慧学习创新、课程资源开发、专业认证评价、创新创业、产业服务与就业等,形成“多功能、智能化、开放性、共享型”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提升与突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产教融合生态圈,重构未来学校以产教融合和教育技术创新为主的新形态、新学习、新场景、新课程和新流程体系,打造新的产教融合纵深合作模式。

(六)创新教育培训服务,拓宽产教融合渠道。

开展以国家职业资格和企业生产运营基本要求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安全生产培训、职工素质培训,开展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和学生实践活动,让“二元制”(以提升技术工人学习能力为主)和“现代学徒制”(以提供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两种人才培养方式并驾齐驱,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企业创新前沿领域培训,鼓励教师承接企业技能大赛任务,切实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

产教融合发展,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通道,又是教育形态变革的路径。高职教育要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融合,围绕区域产业带建设和企业的技术优势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融合发展平台,在学科专业设置、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科研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和新的提升,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5):19-20.

[2]孙毅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策略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05):8-1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EB/OL].http://www.gov.cn/zhen gce/,2017. 12.19.

[4]胡昌荣.五位对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职教论坛,2017(12):42-43.

[5]李梦卿.产教融合:职教优质发展的择善固执之举[J].中国教育报,2018(7):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