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8-10-20 03:30宫斌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向心力凝聚力民族音乐

宫斌

摘要:民族音乐是人们在口头流行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平时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性。民族音乐源自民间,根基生于民族土壤,是中国千年古典文化的沉积与传承。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娱乐方式,使民族音乐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得以普及和创新,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二是随着民族音乐的创新和发展,群众民族意识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民族音乐 群众 文化建设 凝聚力 向心力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63-02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的艺术和道德文化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水平也要同步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大力推动、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和群众文化是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建设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为目的,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有助于提高广大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艺术修养,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1]。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民族精神在文化艺术中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依托。将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下來,最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人们群众的生活,最终全面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在音乐领域的集中体现。自商周民族音乐形成开始至今,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一直影响着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无论处于哪个时期,人类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就会增强,在语言和文字没有形成的石器时代,人类便通过肢体动作、在物体上简单刻画来相互表达想法和情感,这便是舞蹈和绘画形成的初期阶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文字的形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科技的进步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群众文化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戏曲和中国曲艺的发展。在中国戏曲中,又以京剧最有代表性。因此京剧又被尊称为“国戏”,外国人则把它称为“中国歌剧”[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与普通的劳动人们保持着密切关联,因此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除了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和曲艺之外,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民族民间音乐在种类、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征。我国群众文化是在民间流传范围最广、最普及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广大劳动群众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乡土性使其更接地气。因此,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作用是相互的,群众音乐文化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又是其创作和发展的源头。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是建立在群众文化的兴起基础之上的,彼此促进,相互发展。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能歌善舞,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如我国北方音乐具有高亢明亮的特征,表现北方各民族人们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南方音乐则具有柔和抒情的特点,体现南方各族人民温柔、娴熟、落落大方的特性。除此之外,我国的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台湾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各具风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齐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凝聚了我国各族优秀儿女的智慧,集中反映了各族人们风土人情。优秀的民族音乐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民族音乐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着当地群众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我国民族音乐大部分源自民族节日、婚丧嫁娶、民族纪念日等,例如:山东的《一枝花》,广东音乐《步步高》《小桃红》《饿马摇铃》《彩云追月》《雨打芭蕉》等,藏族的《拉萨河水》(日喀则拉孜)、《天空多么宽广》《阿细跳月》,云南的瑶族舞曲、彝族舞曲《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除了这些民歌,我们还有民间歌舞音乐、器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近些年,我国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对民族音乐进行了发掘、整理与加工提高,一大批反映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作品。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百鸟朝凤》等。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软力量的体现,民族音乐世代传承、沉淀、发展并创新的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风采和民族凝聚力[4]。

三、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有规范作用

随着民族音乐的不断推广与与创新,民族音乐中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拼搏向上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的歌词、歌剧、舞蹈、话剧等正能量潜移默化的在群众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规范教育作用。同时国家在民族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创作等领域中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创作出了一批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俱佳的作品,例如: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音乐作品《刘三姐》、歌剧《洪湖赤卫队》、钢琴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对群众精神文明水平提高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民族音乐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开阔群众文化视野

中国民族音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古至今,我国的民族音乐一直都融入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大家庭中,影响了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我们现在能够在很多外国音乐作品中找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和影子,可以说,中国民族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出国学习、出国工作等国际交流机会促使民族音乐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和创新了民族音乐,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文化素养。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通过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认识达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民族音乐在开阔群众文化视野、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5]。同时各国民族音乐的相互传递、交流、交融,大大丰富了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题材、体裁、品种等,为本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提供了新的音乐素材。

总之,民族音乐源自民间,根植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文化建设,优秀的民族音乐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凌燕.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5,(05):153.

[2]廖晖.浅谈群众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渊源[J].卷宗,2016,(11):801-802.

[3]赖颖璇.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J].民族音乐,2017,(02):92-93.

[4]黄兰.浅谈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及与群众文化的关系[J].神州(下旬刊),2016,(01):17.

[5]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

猜你喜欢
向心力凝聚力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关于线路金具间隔棒向心力试验的计算分析
关于线路金具间隔棒向心力试验的计算分析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向心力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