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学生色彩创作能力的缺失表现和成因分析

2018-10-20 03:30徐利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成因分析存在问题

徐利

摘要:色彩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掌握色彩规律并运用色彩进行创作,也是美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使这一基本的目标难以达成,鉴于此,本文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色彩教学 创作能力 存在问题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25-03

一、美术学专业色彩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缺失表现

之所以学习色彩理论知识,进行色彩运用方面的训练,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可以科学、个性的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色彩观和创作风格。但是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多数学生创作能力方面还是存有很大欠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理论知识薄弱

色彩本身是一门科学,而且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色彩理论体系,这是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的。但是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并未系统学习过色彩理论知识,而进入高校后没有及时完善和补充,所以理论知识的欠缺,使学生的色彩运用和创造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二)色彩运用意识不强

之所以学习色彩理论知识,有两个根本目的,一个是会看,一个是会用。所谓会看,是指从鉴赏的角度对他人作品中的色彩表现进行评析,获得相应的启示和借鉴;所谓会用,是指在个人创作中进行运用,获得个性化的表现效果,也就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但是多数学生都没有树立起这种运用意识,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将其和创作结合起来,这就失去了理论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三)色彩运用能力的不足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绘画,都会涉及到色彩的实际运用。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这种实际运用能力还是存在很大不足的,一个是乱用,即无目的、无规律的随意使用,并认为这是一种个性化表现,反映出了基本色彩理论知识的欠缺;一个是套用,因为害怕出现问题,所以对一些作品中的色彩进行了挪用,殊不知题材、风格、技法不同,色彩运用也是有极大差异的,陷入了张冠李戴的尴尬境地。

(四)主动创作意识不强

色彩表现和运用是一项主观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会对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然而多数学生都缺乏主动应用的兴趣和热情,懒于尝试,怯于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不了解色彩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美术学专业色彩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缺失成因

(一)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起正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各项教学工作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当下高校美术专业的色彩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方面是较为模糊的,包含为什么要进行色彩教学、怎样教学、由此达到怎样的目的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就很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基础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情形就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学生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不是主动思考画面上该如何取舍;或者说同一组对象,较少进行表现几种不同色调的训练,主动思考和扩展的意识薄弱。这也从无形中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惯性认识,认为这就是色彩教学的全部,个人主动实践和探索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通过正确目标的树立,让师生明确色彩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意识到习作和创作相结合的必要性,然后沿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若没有目标的引领,各项工作都会陷入被动状态中。

(二)学生缺少兴趣和主动性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特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掌握色彩知识,在色彩世界中尽情的探索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本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但是有些学生却不想做、不会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兴趣和主动性的缺失。长期以来,基础教学和创作结合难以紧密起来,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个人实践和创作练习予以及时有效的启发和鼓励,学生没有主动实践和创造的意识,只是就理论而理论,就练习而练习。而有的学生虽然主动进行了实践和创造,但是常常把习作和创作分离,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兴趣和主动性激发的,也造成了基础实践和创作疏离的现象。所以要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革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拉近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距离,将基础实践和主观创作结合起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施教者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影响。色彩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但是当下的基础教学中,基本以老师摆放什么写生对象,学生看到什么画什么为主,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即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指定的任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意愿、疑问等难以得到关注。对此在写生对象的基础上,应结合主观色彩的训练,设置课题,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本质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如果对此视而不见,还是沿用传统的旧模式、旧方法,既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同时,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也折射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问题。近年来,学生数量的激增,也凸显出了教师数量的不足,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充电和学习,也难以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这也是课改中需要关注的领域之一。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色彩教学强调以写生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再现色彩的能力,但是从实质上来说,这仍然是在前苏联美术教育体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课程认识,强调色彩的“像”“准”“实”,观念和技术储备更加倾向于“直接画法”,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但是与当今美术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各类视觉艺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视觉图像时代,写实并非是美术创作的唯一评价标准,而创意、个性等则更容易得到关注和青睐。所以仅仅是临摹、再现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创造性的运用。但是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尚没有专门培养学生运用和创造的课程,而且学生所学到的色彩知识和技能,也很难与其它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做到承前启后,目前的色彩课程以色彩原理、色彩静物写生、色彩风景写生为教学内容,偏重训练传统的写实造型能力,忽视训练色彩创作能力,基础教学与后期的专业课程无法顺利衔接,会造成学生的色彩掌控力与后期的专业学习脱节的问题。后期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毕业创作,需要对画面进行创作性思维,要求学生具备构图、色彩、抽象思维等要素的综合应用。如果在色彩课程中,没有前期的色彩创作能力训练,则很难适应这一较高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对于色彩理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知识,但是在基础教学实践中,也让很多教师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实践和色彩主观处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一方面,每一个学生基础水平、色彩认识和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色彩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难有是非对错之分。所以必须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如果不能加强关注主观色彩的训练,习作和创作相结合的训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兴趣缺失、掌握了知识却不会用、缺乏创造力等一系列结果。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的来源正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并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才能引导学生开启创造的大门。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高等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色彩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有必要对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和反思,以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通过审视和反思可以发现,懂得色彩理論知识而不会创造性的运用,是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由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对此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对成因进行总结,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和实践素质俱佳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骥.创新思维在高校色彩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10).

[2]代沙日娜.高校绘画专业色彩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3).

[3]张安旻.小议如何有效进行美术色彩教学[J].科技资讯,2015,(27).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成因分析存在问题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