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科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化学 渗透
一、结合化学史,渗透挫折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在挫折的打击下变得萎靡不振,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化学史,以化学家们百折不挠、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故事来对学生渗透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消除自卑、自疑心理,找回学习的斗志和自信心。
有些学生进入高三后,由于知识综合性的不断增强,考查力度逐渐增大,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学习成绩的日渐下滑,虽然每次对考试满怀希望,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点点被吞噬殆尽,从此一蹶不振。此时,教师应在课前、课后的空余时间找学生谈心聊天,耐心倾听他们的学习苦恼,告诉他们:遇到挫折,我们不可以轻言放弃,而应勇往直前,在失败中寻找原因,在挫折中反思总结,不断成长,进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巧借趣味实验,激发兴趣点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化学由于自身独特的专业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考虑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趣味性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彩色焰火”“空中生烟”等,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感兴趣变成愿学、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排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如在教学“铁与铁的化合物”时,笔者是这样开展新课的:“同学们,相信大家都会画画吧,今天老师要演示的是,用装有特殊溶液的喷壶作画,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笔者拿出一张白纸,随意一喷后,白纸上就出现了一幅画,有红色的花蕊、绿色的叶子,学生看到后非常吃惊。接着,笔者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神奇的一幕?启发学生去探究实验原理,经过一番思考探索,学生得出这与铁和铁的化合物性质有关。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自行设计趣味性实验。这样,不仅激活了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而且拓宽了教学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调动上进心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都渴望获得尊重、理解、赏识和赞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要重视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亮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勇于探索创新,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用赞许的眼神、掌声予以激励;当学生回答问题片面或错误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亮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应微笑着安慰和鼓励学生,消除他们的不安心理。
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写下激励性评价语,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如在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如下习题:在30毫升量筒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5毫升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当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批改时,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存在问题,他们中有的求出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10毫升,有的求出体积为3毫升,还有的学生题目空着没有做,有的学生字迹潦草,乱写一通等。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静下来用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语:“你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计算过程也是对的,若能再分类讨论就更完美了”“尽管你没有做题,但至少表示你没有抄袭,这说明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每个学科教育中。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紧扣教学内容,优选有效教学策略,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健康的学习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