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8-10-20 10:56聂爱新
文理导航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初中生

聂爱新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心理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其学习文化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教学分析

一、现如今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1)厌学和焦虑心理,使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

厌学情绪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不仅学习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倦怠的情绪。还有,面对压力重大的考试和升学现状,学生不免产生焦虑心理,题海战术、成绩排名等都将学生置入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心理不能得到放松,久而久之,将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都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自我认同感,极易产生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败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不利影响。

(2)内心较为敏感、脆弱,极易产生自卑、逆反心理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内心比较敏感、脆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情绪。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从童年期转向成人期的关键阶段,比较天真、理想化,缺乏现实性。理想与现实之间哪怕有很小的落差,都会使其意志消沉,产生自卑心理。之后,由自卑转化为逆反心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长大了,不需要再依赖父母,但父母和教师处于对学生的关爱,会在一些事情上制止他们,这样学生会更加反感,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如果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状态没有及时调整好,将对他们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3)思维发展水平较快,思维具有批判性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思维发展水平较快,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小世界的时候,也会将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天地,对一些社会热点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乐于与其他人分享。对于一些观察到的或感受到的事物,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会先进行判断,思维具有较强的批判性。

二、基于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极易出现极端行为。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综合素养。

(2)利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教师应透彻分析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利弊,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模式、实践模式、探究模式等等。在此,笔者将从探究模式着手进行详细论述。

所谓探究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过这种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度探究,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合作、换位思考等亲社会行为。例如,教师在上七年级心理活动课“男生女生的交往”时,在上课之前,就可先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有一个新生班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地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突发奇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请问:你知道班主任的‘绝招是什么吗?为什么?”问题抛出后,教师就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再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组内成员交流、探讨,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思考和总结。这些教学模式迎合了学生实际,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要积极使语言幽默、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鼓励和赞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学习的愉悦感。引导学生运用新颖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要墨守成规,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在心理健康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现如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康德曾经说过:“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建立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应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法,引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同时,还应结合课本知识,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积极努力、不懈奋斗,为实现远大理想全力以赴。另外,德育教育重在加强体验教育力度,多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其在体验中提升道德文化素养。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心灵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充满自信、具有坚强意志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5(04):165

[2]刘连义.把握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58-59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