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云
【摘 要】目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和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开展分析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组织化学分析来急性鉴别。结果:根据研究表明,组织学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为片状、实性、腺泡状排列,和腺泡细胞癌具有差不多的结构,但是细胞异性不明显,细胞间质内的血管比较丰富。结论:胰腺内的分泌肿瘤以良性为主,属于高度侵蚀性肿瘤,两者的形态比较接近,可是生物學行为不一样,因此需要对两种肿瘤进行区别。
【关键词】 胰腺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028-01
胰腺作为人体重要的腺体,既有内分泌功能也有外分泌功能,内分泌肿瘤是胰岛细胞癌,分成了功能性和肺功能的肿瘤[1]。结合临床胰腺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学研究来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了的种类比较多[2,3]。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变多数都是从体尾部开始的,因为这个地方的胰岛干细胞的数量比较多。通过对组织学形态分析发现,肿瘤细胞主要是片状的,腺泡排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而且其形态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差不大,通过肿瘤的组织形态还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其类型,需要结合症状、电镜结果等来进行综合判断。现在临床中我们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因和机制了解不是十分透彻,研究人员认为是多潜能导管干细胞导致的发病,胰腺干细胞的增殖和多向化能力导致了其分化,胰腺内分泌肿瘤病灶附近可以检测到新生内分泌细胞,有腺泡分化情况存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开展了分析,对患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根据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开展分析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组织化学分析来急性鉴别。
1. 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标本, 石蜡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对进行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并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探讨其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4]。
2 结果
第1例患者标本检测为灰白组织2.0 cm×1.5 cm×0.5 cm, 切面灰白结节为0.8 cm, 边界较为清晰, 组织学肿瘤细胞多为实性片状、较少呈现为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组织细胞并无显著异型, 细胞间质中的血管较为丰富。
第二例患者的灰黄组织的体积是3.0 cm×2.0 cm×2.0 cm,灰白的切面范围是3.0 cm×2.5 cm,包膜完整,质地偏嫩,腺泡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坏死情况存在,血管丰富,有增生和胶原化情况存在。
第三例患者的灰黄色组织体积是7.5 cm×3.0 cm×2.5 cm,在胰腺切口边缘1.5厘米部位存在严重的坏死,附近的神经受到了侵犯,血管有癌栓存在。
3 讨论
现在临床中我们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因和机制了解不是十分透彻,研究人员认为是多潜能导管干细胞导致的发病,胰腺干细胞的增殖和多向化能力导致了其分化,胰腺内分泌肿瘤病灶附近可以检测到新生内分泌细胞,有腺泡分化情况存在[5-6]。免疫组织化学检验表明,肿瘤细胞内有多肽激素存在,致癌因子对胰腺干细胞产生了影响,导致其基因发生了变化,细胞有异常的增殖,因此慢慢的发展为胰岛肿瘤疾病。
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变多数都是从体尾部开始的,因为这个地方的胰岛干细胞的数量比较多。通过对组织学形态分析发现,肿瘤细胞主要是片状的,腺泡排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
此次研究中,第二例患者的灰黄组织的体积是3.0 cm×2.0 cm×2.0 cm,灰白的切面范围是3.0 cm×2.5 cm,包膜完整,质地偏嫩,腺泡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坏死情况存在,血管丰富,有增生和胶原化情况存在。第三例患者的灰黄色组织体积是7.5 cm×3.0 cm×2.5 cm,在胰腺切口边缘1.5厘米部位存在严重的坏死,附近的神经受到了侵犯,血管有癌栓存在。根据研究表明,组织学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为片状、实性、腺泡状排列,和腺泡细胞癌具有差不多的结构,但是细胞异性不明显,细胞间质内的血管比较丰富。
总而言之,胰腺内分泌肿瘤多数都是良性的,可是胰腺泡细胞癌时高度侵袭肿瘤,两者具有相差不大的形态,可是却又完全不一样的生物学行为。在临床中对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区别对待非常重要,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吴宁, 金晓龙, 肖家诚.胰腺干细胞样细胞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组织发生中的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0(3):265-266.
[2] 郑杰.规范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0, 39(12):793-795.
[3] 郭俊超, 赵玉沛, Dale Boekman, 等.胰腺癌细胞起源的演进的新实验证据.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1(5):320-323.
[4] 周晓军, 樊祥山.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一).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4):341-346.
[5] Robertson JC, Eeles GH.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Br Med J, 2011, 2(5711):708-709.
[6] Holen KD, Klimstra DS, Hummer A,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from an institutional series of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and related tumors.J Clin Oncol, 2012, 20(24):4673-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