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婷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江苏 苏州 215000)
脑卒中俗称中风,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是其最大的特点,临床医疗以药物及外科手术为主,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后遗症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康复护理重要组成部分,能让患者从思想上重视康复锻炼,从严要求自己,提高疗效,但简单说教无法引起患者重视,为了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医者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健康教育中,以改善预后效果[1]。现抽取50例病患进行对比分析,资料如下。
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经CT检查确诊,且同意参与研究。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59.24±3.4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01±3.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由护士为其开展健康教育。
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组织医生与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听从患者建议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加大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及责任意识的培养,由医生补充护士知识漏洞,制定奖惩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患者入院之际组织其进行健康知识考核,根据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制作健康手册,结合患者文化程度用通俗的语言为其讲解疾病知识、护理要点及康复锻炼期间可能出现的高危事件,告知其应急处理措施。定期组织护士总结工作经验,列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完善工作内容,可采取新旧员工合作的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为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鲜力量,如经营微信公众账号,为患者推荐健康知识,可上传图片、视频资料,改变以往枯燥纸质读物或口头说教。于住院部设置意见箱,整理患者及家属的建议,有针对性进行调整,不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知识考核,根据其知识漏洞进行强化教育。
组织两组患者进行考核,评估其知识掌握情况,总分为100分。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跌倒、坠床、药物错发、护患冲突、信息泄露)。
本文涉及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 和 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知识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知识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前 健康教育后研究组 25 63.12±5.78 92.36±4.13对照组 25 64.01±5.46 84.22±4.33 x2 0.560 6.802 P 0.289 0.000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其中跌倒1例、坠床1例;对照组发生率32.00%,跌倒2例、坠床1例、药物错发1例、护患冲突2例、信息泄露2例,有统计学意义( =4.500,P=0.034)。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多伴有功能障碍,需要接受康复治疗以帮助其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以往医者多在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时为其讲解疾病和康复知识,未进行针对性教育,简单当面说教多被患者抛之脑后,无法发挥其价值。品管圈旨在将相同工作性质的民众整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发散其思维,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医疗工作,细化健康教育流程,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进行[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建品管圈小组,积极听取患者及家属建议,根据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育模式和强度,以便患者正视疾病,切实掌握护理要点,日常从严要求自己,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及治疗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医患冲突,利于医疗工作顺利进行[3]。总之,品管圈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规避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