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倩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经十二指肠镜胆道扩张成形术(EPB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在内窥镜下进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适用于胆管狭窄、硬化性胆管炎、不能手术的胆管恶性肿瘤以及胆道结石患者[1],虽然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如情绪躁动、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本次对行EPBD的患者进行环节护理,报告如下。
选取2016.02至2017.02在我院行EPBD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行EPBD的标准,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调查,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55.8±16.1)岁,疾病类型:14例为胆道结石,12例为炎性狭窄,9例为恶性狭窄,5例为硬化性胆管炎;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4-76岁,平均年龄为(55.4±16.5)岁,疾病类型:15例为胆道结石,11例为炎性狭窄,10例为恶性狭窄,4例为硬化性胆管炎,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均进行EPBD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俯卧位,头偏向右侧,给予吸氧治疗,监测其心电图、心率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节护理,包括:(1)术前给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具体流程,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并发症,患者需要配合的要点,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躁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放松身心,有助于手术插管成功;(2)插镜时抬起患者右侧使其呈侧俯状,内镜完全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后将患者恢复原先体位,目的是减轻插镜过程中对咽部的刺激而引起患者恶心、咳嗽以及痉挛等症状;(3)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遵医嘱给患者增加哌替啶使用剂量,然后进行胆道球囊扩张术,目的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
观察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躁动、术中拔镜、中止手术、一次完成、脱镜、术后渗血等情况。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全部数据,采用百分数(%)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若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则P<0.05。
观察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躁动、术中拔镜、中止手术、脱镜、术后渗血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完成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胆胰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对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中最常使用的介入方法是ERCP,具有微创、术后恢复迅速、治疗费用低、可反复性操作等特点,在此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操作是EPBD[2]。EPBD通过对乳头括约肌和胆道的有效扩张,拉断了部分肌肉纤维,减少括约肌的张力,有效减轻胆道出口狭窄以及梗阻的情况。该方法可以保证乳头粘膜的完整性,减少切开乳头引起的出血、穿孔等症状,因此,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目前临床上无痛的ERCP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但是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舌根后坠引起呼吸异常,从而使患者出现呼吸和循环抑制等风险。表面麻醉不能患者这种疼痛,术后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降低手术疗效在患者恢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协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术中患者需要俯卧位,这为麻醉技术带来一定难度,在患者身下垫软枕,改善患者的缺氧、呼吸异常等情况,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检查前,给患者静脉注射镇静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4]。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行EPBD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躁动、术中拔镜、中止手术、脱镜、术后渗血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完成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环节护理应用在行EPBD的患者中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插镜的一次性完成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EPBD中采用环节护理的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