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晖
摘 要: 本文以“优质校”建设计划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要求为依据,从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多方位开展智能化建设,推动数字校园发展;拓宽服务范围,促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优质校”建设 高职图书馆 信息化发展
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国高职教育战线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1]。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今天,图书馆转型与变革势在必行,“优质校”建设计划的提出无疑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是一大利好,并且给高职图书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1.“优质校”建设中的信息化要求
《行动计划》以期通过包括“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内的32项主要任务和举措,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质量持续提高”的目标。
1.1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三级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1)国家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生产企业需求高的专业领域;(2)省级资源与国家级资源进行错位建设,主要倾向于本地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3)校级资源则根据各职院的自身情况进行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
1.2落实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
(1)加快职教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2)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办好全国职院的信息化教学比赛。
1.3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1)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和复杂运动,研发仿真教学软件;(2)针对实习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的专业,研发仿真实训系统;(3)推广远程教学。《行动计划》提出的信息化要求,将推动高职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及全员信息化。
2.“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路径
随着“优质校”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推进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视力度的加大,高职图书馆为“互联网+”社会提供必需的服务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其自身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2.1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三级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主要举措。高职图书馆在“优质校”的建设中,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
2.1.1高职图书馆积极参与“互联网+”政策、标准的制定。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要实现“四化”,并在11个领域采取重点行动,其中可供图书馆采纳之处很多。笔者认为《指导意见》提到的坚持有序原则、构建开放包容环境、保障安全基础、制定融合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与图书馆紧密相关的保障支撑方面更值得各级图书馆深入思考。高职图书馆需要主动地融入互联网+政策、法律、标准的制定当中,并在其中反映图书馆可能涉及的权益与法律保障,如图书馆的数据收录存储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都必须在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中加以体现。
2.1.2加强高职图书馆“互联网+”业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互联网+”是图书馆未来转型要实现的目标,在“优质校”建设背景下更是如此,要实现这个目标,“人才”是基石。简单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必须兼顾“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人才。该类型人才不仅要有图书馆学基本专业能力,还必须有图书馆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技术能力和创业创新等能力。
高职图书馆要加大引进“互联网+”业务人才的力度,同时可在全馆挑选优秀的馆员加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能力的提升。解决了人才问题,就能使高职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服务、组织结构等各方面都能跟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
2.1.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形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重心已经由资源建设和利用转向用户、创新、知识支撑。因此,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必须紧紧围绕这种转变而展开,突出用户需求,形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服务模式:高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图书馆服务由传统型向智慧型转换;充分利用“互联网+”给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带来的机遇,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与利益各方共同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肯定度[2]。
2.2多方位开展智能化建设,推动数字校园发展。
数字图书馆经过技术上的转型成就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RFID、普适计算等作为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是技术和人文充分结合的公共服务产物[3]。智慧图书馆的向前发展,使得高职图书馆开展多方位智能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2.2.1沟通智能化。
沟通智能化是图书馆通过使用多种信息传感设备,利用内外部信息交换手段,进行信息交换,实现用户、图书馆资源(如馆藏印刷型书籍、电子资源等)、图书馆设备之间快捷、无障碍、智能化的对接,以利于用户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
2.2.1.1在实体图书馆的管理中,读者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只需持有“校园一卡通”等代表身份的卡片,图书馆就能利用激光扫描仪、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器进行智能化身份识别,无须人工介入便能自动开关门;快速读写信息,将读者的具体数据传送到图书馆系统,为读者借阅书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实现沟通智能化。
2.2.1.2在读者通过网络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时,可以通过图书馆相应的系统识别其身份,在其身份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使用电子资源,实现沟通智能化。
2.2.2服务智能化。
服务智能化包含图书馆基础服务智能化和业务管理服务智能化。图书馆可以利用物联网将各个单独的服务项目通过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服务智慧系统,该系统具有管理、决策、事务处理等功能模块[4]。但在构建这个服务智慧系统的过程中,要兼顾各个服务项目的具体特点,例如信息咨询服务,关键要把握好咨询的有效性,使咨询服务能利用短信、图书馆网页、QQ、微信等多种渠道实现。通过利用这个系统,可以提高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炼的能力,达到简化加工、加快流通、智能管理、提升服务的目的,实现服务智能化[5]。
2.2.3建筑环境智能化。
人、建筑、自然是构成建筑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是第一要素,智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更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传统图书馆都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智慧型图书馆可借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使图书馆内的温度和湿度能够自动感知、自动调整,让读者一年四季都能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学习;图书馆的光照强度要自动调节,如安装电动窗户启关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窗户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图书馆可以安装自动通风及噪音检测系统,创造全新的智能化学习环境,这既能提高读者学习的主动性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拓宽服务范围,促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在我国不断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高职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拓宽服务范围,以促进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改造。
(1)图书馆可以主动联合教务处、实训中心、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及各个教学系部,获得它们在专业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包括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在图书馆开辟独立的模拟教学场所。(2)图书馆馆长定期參加学院的教学工作会议,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及专业教学动态。(3)对于在理论教学环节遇到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以及学生在实习环节存在现场实习安排有难度或者危险系数较高的专业(如笔者所在的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建筑施工专业),图书馆可以牵头联系这些专业的骨干教师和信息中心的人员,共同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和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4)对于要利用互联网和电视等信息传播手段开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可以在图书馆独立的模拟教学场所进行;在学生下到生产企业之前,图书馆与校内专业教师、实习带队教师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对接;现场远程教学由教师与图书馆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5)对于校内教师开发的仿真教学软件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图书馆可以联合科技处向国家申请专利,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这些教学软件和实训系统也要作为重点资源充实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库建设。
3.结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今天,图书馆转型与变革势在必行,“优质校”建设计划的提出给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优质校”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 t20151102_216985.html,2017.12.20.
[2]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3]陈斌.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设计研究[J].情报探索,2018(2):88-92.
[4]杨美华.浅析智慧校园图书馆的构建[J].教师,2011(29):120-122.
[5]阴月华.图书馆工作者服务智慧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123-125,128.
本论文获得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2018)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