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萌发的新型讽刺喜剧的特点

2018-10-19 01:44王叶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王叶

摘 要: 中国电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电影文以载道,教化育人的功能。讽刺喜剧能以幽默的方法针砭时弊,因此讽刺性与喜剧性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但1949年—1955年中国的讽刺喜剧创作是处于缺失状态的。私营电影的国有化改造,从制度上宣告了新中国电影与以消遣娱乐为主的旧电影的决裂。在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下于1956年再次出现,形成独特的新型讽刺喜剧。本文通过讽刺对象、喜剧性的获得、女性形象设定三个方面分析1956年—1958年出现的新型讽刺喜剧的独特特点。

关键词: 讽刺对象 主体优越性 意识形态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使得社会的艺术创作氛围稍有宽松。长时间处于空白状态的讽刺喜剧于1956年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如吕班导演的《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方荧导演的《如此多情》,王炎导演的《寻爱记》,毛羽导演的《球场风波》,天马制片厂摄制的《幸福》。但创作者的心态依旧是谨小慎微的,特别是对待“讽刺”。新型讽刺喜剧的典型代表吕班导演在拍《新局长到来之前》时曾谈到“在‘前怕虎,后怕狼的心情中,束手束脚的拍完了这部影片”①。由此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决定了这一时期新型讽刺喜剧的特点

一、透明惩戒型讽刺

首先,新型讽刺喜剧的讽刺对象是个人层面的不道德思想行为,错误的价值观或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讽刺《不拘小节的人》中剧作家陈少白在馬路乱丢果皮、公园折花、在柱子上随意刻字、图书馆大声喧哗等不拘小节的不文明行为;讽刺《寻爱记》中售货员马美娜对爱情见异思迁、爱慕虚荣注重物质享受的爱情观;讽刺《球场风波》中办公室张人杰不注重体育锻炼、沉迷表面的报告工作、脱离实际、等级至上;讽刺《新局长到来之前》中的牛科长对上吹嘘拍马,对下官僚主主义的官派作风。

其次,讽刺力度比较温婉,并且影片的最后都是正确主流的思想纠正错误的行为。《寻爱记》中的马美娜上当受骗,出尽洋相最后在正派人物李勇赵慧夫妇的批评劝导下,认清错误思想,重新与张士禄美满地在一起。再比如《新局长到来之前》的牛科长陷入尴尬困窘的局面,被大家哄笑,由热爱职工、充满正义幽默的新局长出面制止了批评牛科长的错误行为,抑或《不拘小节的人》中讽刺剧作家陈少白的不文明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反对,被拉出戏院,同时失去了仰慕他的女朋友敏英。基本所有的讽刺对象都得了善意的惩戒,纠正了错误的行为,最终达到了教化的目的。

二、喜剧性来源于观众的主体优越性的获得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二章中谈道:“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②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喜剧是模拟“卑劣”的人物,较我们自己稍有“低下”,但所谓“低下”并非万恶不赦,令人痛苦,只是一种滑稽的可笑。这一时期的新型讽刺喜剧,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关系被处理为知情与不知情,观众犹如上帝一般观看剧中人不自知的愚笨丑态行为或者尴尬处境,从而获得一种主体优越感,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在《新局长到来之前》中,张局长一出场,笑着观看欢迎他的横幅,还跟老李介绍他姓张,在那一刻观众基本已经猜到他就是新任的张局长,就处于一种知情状态,剧中人却全然不知把他误认为修宿舍的工人,跟他抱怨牛科长的吝啬,吹嘘拍马,为之后的高潮的真相揭露做铺垫。在下雨搬洋灰一场戏中张局长的身份彻底暴露,但牛科长这个主人公依旧属于不知情状态,把张局长当做修宿舍的,在办公室里对张局长指手画脚、耀武扬威,当着张局长的面吹嘘说:“局长跟我都是老朋友了,我们一起打过游击、弄过土改。”牛科长洋洋得意,把自己推入了困窘的局面而不自知。观众以全知的局外人身份看得一清二楚,此时优于主角的优越感由此而得。观众期待并乐于看到最后的真相大白,当张局长表明身份重复牛科长的话:“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一起打过游击、弄过土改,是吧。”牛科长惊恐又窘迫的矛盾表情显得甚是滑稽可笑,喜剧性油然而生,观众发出满足的笑。

此外在《不拘小节的人》中也有相同的设定,讽刺作家与其爱慕的女青年敏英对于彼此的身份都不自知,在不自知的情况之下屡屡撞见,发生争执。比如在马路上讽刺作家乱丢香蕉皮扔到了敏英的身上,敏英上前对质,讽刺作家却不以为意,开车就走。之后讽刺作家在公园给敏英家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她的姐姐,于是作家叹气:“我这真是未见其人,也未闻其声。”但观众已经知晓真实的情况,作家早已经“见其人也闻其声了”,而且正在亲手慢慢摧毁他与敏英的关系,只是剧中作家不自知罢了。随后的公园折花、烧毁公共图书、在戏院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都被同样不知情的敏英撞见。在高潮一场戏中,二人得以相见,懊恼的敏英终于知情,愤怒地让没有品德的作家离开。但巧妙的是作家在此时还处于不知情,直看到烧毁的图书,才后知后觉,人物的荒谬可笑得以凸显,观众在此发出了嘲讽的笑。不论是全知视角的获得还是思想品德,观众都高于无知且无公德的讽刺作家。因此观众嘲笑的是低于自己的“劣”人,心中便会感到沾沾自喜,快乐自豪。喜剧使人欢快的功能便得以奏效。

相似的设置比如《体育风波》主任张仁杰不知道赵辉冒充领导下指示,胆战心惊匆匆忙忙开展体协。《寻爱记》中马美娜与假冒人事科长“张士禄”互不知情,而观众知情。可见这一手法的设定在这一时期的新型讽刺喜剧中频繁使用,借此手法展现剧作的喜剧性。

三、女性形象开始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

女性被设置成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剧中承担着对于不良风习与不道德品行的“批判或纠错”功能。在《新局长到来之前》是建设科管材料的苏玲,她工作负责认真,对于牛科长溜须拍马、损公肥死的行为进行了直言的批评,牛科长将放洋灰的房间用来修新局长办公室,挥霍国家财产,苏玲找牛科长讨说法说:“我是建设科管材料的,我就应该对公家财产负责,原来的局长办公室你自己霸占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啊,不合理的事情谁都可以提意见。”苏玲最终没有在牛科长那得到解决办法,下雨了她抱着即使被开除,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的思想,毅然带领职工将石灰搬进局长办公室的走道里。苏玲以身作则,积极维护国家利益,与官僚主义、损公肥私、工作马虎的牛科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批评教育的作用。在《不拘小节的人》中则是女青年慧英,批评讽刺作家不讲公德,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最后发现讽刺作家是其仰慕的对象,依旧坚决拒绝了作家,捍卫了一种文明的风尚。

女主人公形象多被设定为正面的主流的。如《球场风波》中的林瑞娟被定义为积极高尚热爱体育运动的活动分子,她不仅在工作之余从事业余的体育锻炼,比如游泳、体操,还向对她抱怨被球砸到,热爱作报告的主任张仁杰批评劝诫:“我以为在业余时候打打球是件好事儿,至于在球场上走路本来就是很容易被撞”。同样的《寻爱记》中赵慧也被设置成为一个尊重爱情,尊重各行职业人格的一个女性,她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爱情,她不仅拯救了自己的爱情,而且纠正了好朋友马美娜物质至上、爱慕虚荣的错误的爱情观,引导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不论是苏玲、慧英、林瑞娟还是赵慧,她们的人物设定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形象,她们或直言批评不良行为,或言传身教向剧中人,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思想行为、主流价值。因此,主流意识形态便以女性为载体的温情的委婉的方式穿插在讽刺喜剧中,实现影片的教化功能。

总的来说,1956年—1958年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讽刺喜剧的创作得益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政治文化环境。这一时期的讽刺力度与锋芒弱于四十年代,基本上关注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独特的透明讽刺。在1958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极“左”思潮的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得讽刺喜剧逐渐衰落。但是讽刺喜剧作为喜剧的一种,它幽默讽刺的手法针砭时弊的文化功能是其他剧种所不能替代的,是整个时代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工业社会。正如李江所说:“讽刺喜剧是一种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增强社会成员的批判能力、反思能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③可见讽刺喜剧是我们值得珍视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将它发扬传承。然而在当今我们所得知的讽刺喜剧例如冯小刚的《私人订制》、《我不是潘金莲》,周申、刘露编剧导演的《驴得水》等之外很少有优秀的讽刺喜剧,反而是《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横冲直撞好莱坞》、《大闹天竺》等一系列“娱乐至上”“噱头至上”的纯粹商業化恶俗化的喜剧片充斥在银幕上,这不仅不利于健康的电影生态圈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整个社会民族的进步。为了加强“严肃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我们迫切希望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能出现一批优秀的深刻的讽刺喜剧片。

注释:

①吕班.谈谈我心里的话[J].大众电影,1956(17).

②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

③李江.论陈白尘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

参考文献:

[1]张健.论中国现代讽刺的早期尝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

[2]李江.论陈白尘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李道新.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J].海南师范学院报,2004(2).

[4]赵瑞锁十七年电影喜剧的另类探索:浅谈吕班的喜剧三部曲[J].电影文学,2009(23).

[5]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6]饶曙光.中国喜剧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