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 ,王健 ,赵佳 ,朱劲松 ,刘翠 ,刘亚萌
1.沧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北沧州 061000;2.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2科,河北沧州 061000
肺癌疾病诸多出现于中老年人群,因为其表现出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身体机能,较易呈现出系列并发症现象,对此通过采用有效方法展开肺癌疾病护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病情康复可以进行显著促进[1]。该次研究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临床分组后,分别采用对应护理方法展开临床干预,以确定最佳方法展开肺癌患者的疾病护理,从而促进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并且证明优质护理应用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66岁,平均年龄为(50.81±4.81)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12~37 个月,平均病程为(21.43±5.21)个月;观察组(51 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69岁,平均年龄为(50.89±4.82)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13~39 个月,平均病程为(21.49±5.22)个月;该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肺癌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就两组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展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入院后的两组肺癌患者,研究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展开;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方式展开;对于对照组,主要通过病房护理、病情监护以及基础教育几方面完成;对于观察组:
1.2.1 对肺癌患者给予饮食护理干预 肺癌患者因为呈现出摄入少、病程长以及消耗高的特点,所以需要准备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并且容易吸收的食物要求患者进食[2]。
1.2.2 对肺癌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就生活方式健康对疾病康复表现出的重要意义对患者说明,在将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的同时,使得患者的自身依从度以及医务人员配合度均获得显著提高[3]。
1.2.3 对患者展开心肺功能强化训练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检查,在缩唇呼吸训练、控制性深呼吸训练以及腹式呼吸训练几方面对患者指导[4]。
1.2.4 对患者给予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将肺癌患者呼吸道监测力度充分加强,并且对供氧及时性做出保证,最终对患者呼吸通畅做出保证;通过准备抗生素白蛋白对患者补充以及对患者输血等操作,防止患者呈现出肺水肿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密切监测,利用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以达到理想要求[5]。
1.2.5 对患者给予阶梯式层级护理干预 针对护理人员在创建排班制度期间,需要进行充分优化,在对护理人员能力水平了解的形势下,合理展开阶梯式层级护理操作,认真完成培训与考核方案的创建。此外,依据护理人员工作量、专业技术以及时间3个方面完成弹性排版模式的创建,将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系列差错充分减少,成功体现出护理无缝隙特点[6]。
观察对比两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并发症(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以及其他)总发生率。
1.4.1 生活质量判断标准 临床选择GQOL-74生活质量量表对所有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展开评价,主要从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几方面展开评价,最终获得分数同对应项目表现为正比。
1.4.2 护理服务满意度判断标准 临床选择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完成所有肺癌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从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几方面展开评价。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比较以[n(%)]形式完成χ2检验,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以(±s)形式完成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对照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比较[(±s),分]
表1 两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比较[(±s),分]
组别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观察组(n=5 1)对照组(n=5 1)t值 P值8 5.7 1±4.8 7 6 9.7 6±6.1 5 1 4.5 2 0 0 0.0 0 0 0 8 2.4 6±6.7 9 7 1.5 5±5.5 7 8.8 7 1 5 0.0 0 0 0 8 6.2 3±5.5 1 7 1.1 0±6.5 1 1 2.6 6 8 8 0.0 0 0 0 8 4.3 2±5.4 5 7 0.4 6±6.5 3 1 1.6 3 7 2 0.0 0 0 0
同对照组肺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76.47%)对比,观察组(98.04%)提升程度明显(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肺癌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临床对比
同对照组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对比,观察组(7.84%)下降程度明显(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对比
临床针对肺癌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患者较易呈现出肺部感染、肺炎以及支气管胸膜瘘等系列并发症,进而使得患者的疾病恢复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危及。在此种形势下,依据常规展开基础护理,难以实现肺癌患者的全面化护理,在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方面难以获得显著效果[7]。
近年来,通过对责任包干制、人力资源配置以及无缝隙全程护理服务加以不断优化,最终有效形成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针对患者的个人需求可以充分满足,从而对于护理服务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做出保证,从而对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性做出充分保证。此外,通过优质护理,对于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针对护理期间的系列漏洞可以充分明确,通过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有效消除,对于护理服务的最佳化可以做出充分保证。此外,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对于病情状况的顺利观察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以及主动性获得显著提高,最终使得护理人员自身价值获得显著提升。优质护理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精神几方面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充分体现出护理服务的优质化以及专业化,对于临床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做出充分保证。
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对于护理服务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无缝隙化可以做出充分保证。饮食护理的实施,对于患者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可以进行显著促进,从而使得肺癌患者免疫力获得明显增强;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的提高进行显著促进,从而对于系列不良刺激因素可以进行充分规避,避免呈现出病情恶化的现象[8-9]。呼吸功能训练的不断强化,对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阶梯式层级护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护理的全程优质化以及无缝隙特点可以充分凸显,对于护理人员分工的明确、护理自觉性以及积极性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使其工作责任感获得充分强化,最终使得整体护理水平以及质量获得显著提高。
该次研究中,研究肺癌疾病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展开;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方式展开;最终发现同对照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肺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76.47%)对比,观察组(98.04%)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对比,观察组(7.84%)下降程度明显(P<0.05);同张春霞[10]在《舒适护理在肺癌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的研究结论,该文中将收治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且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包括51例。两组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发现,对照组51例患者中,胃肠道反应患者 14例 (27.5%);恶心呕吐患者 18例(35.2%);血小板减少患者17例(33.3%);观察组51例患者中,胃肠道反应患者6例(11.8%);恶心呕吐患者 8例(15.7%);血小板减少患者 5例(9.8%);观察组51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9例(56.9%),满意患者20例(39.2%),不满意患者2例(3.9%),总满意患者49例(96.1%);对照组51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10例(19.6%),满意患者 20例(39.2%),不满意患者21例(41.2%),总满意患者 30例(58.8%);最终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率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极为明显。从而证明优质护理的充分应用,可以确保肺癌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方面均获得显著提高,对于患者身心状态的最佳化可以做出充分保证,进而对于临床疾病治疗患者可以采取积极态度加以配合,进而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从而对于患者预后能力提升做出充分保证,促进肺癌患者的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选择优质护理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护理,通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率,对于肺癌患者疾病康复显著促进,充分证明对肺癌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