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摘 要:根据心理技术和有效沟通两个方面分别阐明了目前和高中生、家长沟通时的问题以及改善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最后着重强调了学生青春期的行为有一部分原因也和缺少家庭沟通有关,需合理运用心理技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心理;心理技术;有效沟通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都想要独立,他们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事。但是因为年纪小,他们在想法和做事上还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经常会做一些明显带着稚气的行为举动。作为老师,需要清楚地知道青春期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异常无理的行为举动,对于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特征,技巧性地利用心理学技术对他们开展心理辅导,给班级的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不仅仅是这样,老师处理好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好处。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沟通的时候坚定只就事论事,不会牵扯其他任何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和品德。也就是说,老师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好这一次沟通的主要内容,只围绕这个主要内容来进行探讨,坚决不就题发挥、翻旧账,避免唠唠叨叨,一直说个不停。这样的话,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和沟通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强烈不满和反感,提升了沟通的标准,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第二,在沟通的时候可以运用大量的肢体动作。在某些时候肢体动作传达出来的语言信息更加便于学生接受。所以老师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可以多多运用繁琐复杂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情感,以免太多的语言对一部分心理敏感脆弱的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刺激。比如:在沟通的时候老师不要唉声叹气,脸上不带一丝笑容且摆出一副严肃脸。老师应该以关心的神情去面对学生,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关爱,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时应景地对学生做出赞同,利用点头、拍肩膀等肢体动作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身的一种赞同和认可,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细腻的情感,让沟通更畅通有效[1]。
2.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沟通的时间和效果。不要在学生产生不能调解的问题时才把希望寄托在沟通上,也就是“告状”的沟通方式,这样的沟通方式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逆反和对老师的不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老师需要在正常时间里处理好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做好和家长沟通的工作,把家长也放到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来。这样可以促进两方更加具体及时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可能性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这种沟通看起来好像增加了老师的日常工作强度,其实针对问题的第一时间反应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者防止问题的扩大。
第二,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现在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大多数过于形式化,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一方面要照顾两方的时间还有路途,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学校和学生家长都比较尴尬。所以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时间机会的选择。比如:家长来开家长会时还没到班级提前在学校里就遇见了,这种情况也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好时机,这样的话不仅避免了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沟通阻碍和效率,还能让家长从心理上更好地接纳。同时,每个家长对人对事的表态也不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配合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也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尊重这种差别,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和家长发生口角和争执,要以笑容来缓解所有的尴尬[2]。
二、利用心理沟通技巧疏导学生的情感
青春时期是美好又难忘的,也是令人苦恼的,青春时期的少年少女们相互有好感、相互欣赏爱慕是很平常的心理特征。实际上,伴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学生了解熟悉到的信息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分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一些学生对某些影视作品里的爱情演绎全都当真,并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效仿剧中的演員,公然或半公然地谈起了他们所谓的“恋爱”。班里如果有一两对小情侣出现的话,早恋的情况可能会传递下去。因为青春期的学生擅长效仿,有特别明显的从众心理。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都集中在学习的层面,不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缺乏家庭沟通的学生经常会在家庭以外寻觅知心朋友,最终导致发展成“恋爱”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老师,首先要去大量地收集情况信息,用懂得、了解和感同身受的心理学去处理,这样才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比如:老师每星期安排周记不要给学生留题目限制范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老师在批阅的时候可以放下老师的身份,由内而外地去关爱学生,接受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语言,并且帮助他们。老师用语言文字和学生交流不仅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场景,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方便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运用主题班会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主发言,提升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从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3]。
参考文献:
[1]郑兆海.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谈如何与信访人有效沟通[J].办公室业务,2017(2):85.
[2]沈小美.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沟通渠道的构建[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4):96-99.
[3]宋余波.“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实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48-150.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