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液化坏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的病例报告

2018-10-18 06:53杨木兰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脓液埃希菌低密度

杨木兰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随访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肝癌中心区液化坏死并发感染时易与单纯性肝脓肿相混淆,炎症型肝癌与多发性肝脓肿因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本例肝癌患者最后诊断为继发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液化坏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治疗2个月,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发热、咳嗽1月余,体检发现肝占位10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达38.2℃,伴频繁咳嗽,无咳痰,时有气促,咳嗽后出现右侧胸部隐痛,故就诊当地医院,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不佳,并再次出现发热,伴头晕、纳差、四肢乏力等不适,当地医院行腹部CT示:肝脏占位,考虑肝脓肿,予对症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疗入本院。自发病以来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1.2 症状和体征 体温37.4℃,KPS评分80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型及肠型,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略隆起,局部有轻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1.3 生化检查 AFP及CEA均正常,CA199>1 000 KU/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5.55×109/L,中性粒细胞数为13.64×109/L。

1.4 超声检查 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多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较低密度的液化坏死区,中心坏死液化区无强化,肝实质回声欠均匀,肝静脉显示欠清,见图1。

1.5 CT检查 肝右叶大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见边缘环形强化,其内见无强化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积气,见图2。

2 结果

2.1 诊疗经过 完善相关检查后,在超声定位下行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见有脓液流出后固定引流管,行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引流管引出脓液约50 ml,少量脓液送细菌培养,脓液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同时,积极抗炎、护肝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半月后复查CT提示肝右叶低密度影较前缩小,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

图1 超声检查影像表现

图2 CT检查影像表现

2.2 随访跟踪 患者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腹痛,入院后复查腹部CT提示“肝脓肿”复查,与最近前片对比:肝右叶占位,范围较前大致相仿,密度减低;右前叶新增小病灶。血常规:白细胞9.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84%,血红蛋白92 g/L,肝功能:总胆红素14.8 μmol/L,直接胆红素7.4 μmol/L,谷丙转氨酶28 U/L,谷草转氨酶31 U/L,白蛋白29.5 g/L。于B超引导下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细胞腺癌(中分化)。考虑病情复杂,预后差,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半年后患者死亡。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肝癌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症状诸多相似之处[1],常表现为发热、肝区痛、食欲缺乏、腹胀、急性腹痛等。

3.2 影像学检查 很多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2],无法给临床提供完全正确的诊断;特别是肝脓肿未完全液化时,二者表现非常相似,难以区分[3],因影像学的局限性容易误诊[4];另外,CT平扫肝癌和肝脓肿皆可表现为低密度。

3.3 原因分析 主观判断性强,医生往往根据临床经验、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给予诊断,没有及时穿刺行病理诊断导致误诊[5],临床医生要认真、仔细阅读和分析CT片,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各项检查结做出正确诊断。

猜你喜欢
脓液埃希菌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