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
仿写、续写、改写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尝试。在平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积极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寻求练笔的切入点,见缝插针地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以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运用表达,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运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見缝插针地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下面,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具体教学实例,谈谈“读写结合”训练的几点尝试,以供同行参考。
一、示例模仿练仿写,扎实训练基础
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仿写无疑可以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优美的语句、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以及文章的整体布局、写作顺序等,开展仿写训练,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处理能力,这是开展“读写结合”训练的基础,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训练方式。
例如《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类散文,文字生动,意境优美,不仅非常适合学生朗读,也很适合学生模仿写作。比如对黄山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样子的描绘,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作者对黄山松树形象的描写,是学生模仿练笔的有效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呈现了黄山奇松、怪石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去想象“黄山松千姿百态”,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松树形象以外其它的松树样子以及黄山的怪石,学习作者紧扣“奇”,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去描写黄山的其它松树,鼓励学生以课文第三段为例仿写一段关于黄山奇石,抓住PPT呈现的图片中的石头姿态来介绍黄山奇松。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仿写练习,可以将理解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这对落实“读写结合”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角度练改写,促进文本理解
古诗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古诗文正好为学生练习改写提供了写话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对古诗文的学习,转换角度练习改写,在不改变内容、细节、画面及修辞运用的基础上将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文,既能放飞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个性化,又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降低写话的难度。
例如《游园不值》一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改写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将诗词改写成一篇小故事或是简短的记叙文。练习中,学生都能写出诗人最初游园心情的急切,然后是垂头丧气的失望心情,再是意外的惊喜心情,如:好想进院子里细细欣赏……敲了大半天没人来开,心致一扫而光……回头一看,呀!一枝粉红的杏花在春风的感召下调皮的伸出了墙外……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在描绘诗人心情变化的同时,学生也渐渐地走入了诗人的内心,体会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种方式的改写都是习作的最好准备。古诗文改写是一种再创造。诗改文的写话训练,就是积极思维、调动情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技巧,促进文本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启发想象练补写,丰满人物形象
儿童的想象富有灵性和创造色彩。教师应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文本中抽象的词语、高度概括的语句或文本中的空白点开展想象性练笔,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对课文的感悟,也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将文本中的“轻描淡写”补写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历史人物故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去感受司马迁这个人物矢志不渝的形象,体会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仍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最终写成辉煌巨著的过程,我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段话中作者以“整整13年时间”这几个字一笔带过,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司马迁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碍?结合这个“空白点”,把故事补充完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艰辛和矢志不渝、发愤著书的精神,丰满人物形象。
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补写细节或故事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也能通过想象性的补写练习使人物形象更显立体鲜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形式多样的课堂小练笔是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抓住课内读写结合点,鼓励学生去仿写、改写、补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思维的灵动性,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左文婷.课堂练笔有“三招”【J】.小学教学参考,2016(12)
【2】鲍宗武,黄华瑛.小学语文中年级仿写训练策略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