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倩
【摘 要】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情感、价值观,都不能忽略,这样可以培养、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正处于品格形成的关键期,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高效率地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科学地采用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加深理解,产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文学素养对于教学、培养人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加深对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文学素养 理念 实践 实施策略
一、结合实际增减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时间略长,许多符合以前的时代精神的课文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未免有些生涩难懂。当今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若是教材内容所表达的精神与当下不符,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没有兴趣,学习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也就没有办法培养文学素养。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实际逻辑,与当今社会形势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仔细斟酌教学内容。
当今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阻碍了素质教育正常进行的正是教材内容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难以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甚至产生共鸣,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生硬地为学生灌输知识以迎合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学生的天性必然会被抑制。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文学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一理念,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
(二)加强道德与文学素养的相关性
道德与文学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与其接受的教育、读过的书、受过的熏陶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是由他的文学素养决定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如《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也要不放弃任何希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合适的文学作品感化学生,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拥有好的文学素养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道德基础。
(三)潜移默化地在学习中陶冶情操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诸如诗朗诵比赛的活动,让学生能在竞争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加深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而这种大家参与的活动还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把握好限度,这类教学活动就有益无害。
二、完善教学评价
(一)从知行统一方面进行评价
文学素养不单是指学生具有的文学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应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估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时,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表现、道德品格等。
(二)学生能否全面发展为当今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于片面,要进行综合考量,包括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材的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才可以被称为成功的教学。
(三)改变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即将开始的课堂做好充分的安排,以保证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事先安排的计划进行,这样过于死板,不利于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学生观指出,学生是独特的人,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结 语】
文学素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而不论用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素养不能仅靠课堂,课后熏陶对提高文学素养也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2012(7)
【2】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3】杜晓新.阅读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关及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
【4】郭世明.元认知理论与ESL阅读教学【J】.大学外语增刊:外语教学观点与方法,1996
【5】杨宁.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J】.心理学报,1995(4)
【6】严慧琳.论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運用【J】.中学生英语 (初中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