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从强化纪律建设入手,把纪律挺在前面,找准纪律建设的着力点,全面担负起强化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责任就是要担当,要把强化纪律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扎实践行。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治党;纪律;师风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要求全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将党的建设引向深入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的理念,促进广大教师重德为师,依法治教,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党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抓起。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之所以能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做保证。强化纪律建设,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才能确保全党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党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纪律管全体。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都在其中,没有例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体,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不只是少数贪腐分子,而是党员全体;医治的不只是大病,而是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只有进一步强化整体思维、全局意识,靠纪律全覆盖地管、全方位地治,才能使党的整个“森林”枝繁叶茂。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腐败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党员干部最终出“大”问题,往往始于破坏“小”规矩。只有加强纪律建设,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只有把纪律和规矩管到位、严到份,真正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和日常监管,才能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跃升,最终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
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发展速度减慢趋势。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师德师风下滑、管理水平下降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师德师风,优化教育环境,加快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在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和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部署。只有牢牢抓住纪律建设不放,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把纪律挺在前面,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纪红线不可逾越,政治底线不可触碰。要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率,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凡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都要严肃查处。唯有如此,才能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守规矩的现象,有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始终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最前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要用纪律这把尺子去衡量、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一把尺子量到底。要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来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建强党的组织、严肃党内生活、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把严明纪律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入党的肌体细胞之中,落实到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之中,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把纪律挺在国家法律前头。凡“破法”者,莫不从“破纪”始。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守住国法底线,而且要守住党纪红线。严守纪律红线,要做到“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党纪是在法律底线之前设下的一道防线,决不能把党章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降低到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把纪律挺在国家法律前面,就是要把管党治党的防线从法律拉回到纪律上来,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一发现苗头问题就及时“拉警报”,一碰纪律红线就马上“踩刹车”,真正做到执纪先于执法,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约束党员干部。通过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有效减少了腐败存量,遏制了腐败增量,破除了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了“不敢腐”的氛围。
把纪律挺在正风反腐最前线。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必然导致不正之风蔓延,腐败问题滋生。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往往都是从搞不正之风和不守纪律开始的。只有把纪律挺在正风反腐前线,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才能防止党员干部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形成了正风肃纪的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对此普遍点赞。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工作方法策略以及教育管理成效的一个缩影。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德师风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行风建设的成效。把开展师德师风推进年活动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习、全面反思、深入查找問题、深刻剖析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加以整改,是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
三、准确把握强化纪律建设的着力点
强化纪律建设,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搭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和平台。强化纪律建设,关键是要把“明、严、执、问”落到实处。
“明”,就是严明纪律教育。强化纪律建设,不能搞不教而诛。对于纪律,要经常讲,反复讲,不厌其烦,警钟长鸣,让党纪党规广为知晓。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纪律教育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严”,就是严治严管严担当。纪律处分要严到点、严到份、严到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凡是把纪律规定当“耳旁风”的,都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从严处理,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抓住纪律建设这个源头,边惩治、边遏制,边预防、边治本,不断铲除滋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执”,就是强化执纪。纪律执行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杜绝执纪的弹性空间,以健全的纪律制度、刚性的执纪规范管人管事,让纪律成为始终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持持续的威慑力。
“问”,就是强化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把问责作为抓纪律执行的核心、关键和落脚点,健全问责机制,真严真查真问责,形成纪律执行的强大推动力。要强化“一案双查”,通过严肃追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让纪律的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到充分释放。
扎实开展对照检查自我教育。一是对照反思。每个教职工要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列出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自查反思。二是查摆问题。学校查摆问题要克服担心否定成绩不愿查、担心影响稳定不敢查的错误认识。三是民主评议。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的内容组织民主评议,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教师评议教师、学生评议教师、家长评议教师活动。评议要严肃认真,客观公正,要放下思想包袱,不怕否定成绩,不怕否定形象,要敢于暴露问题,只有暴露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评议结果逐人逐项进行汇总,并存入学校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考评的依据。同时,学校要将评议结果反馈给教职工本人,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职工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改正錯误。
四、全面担负起强化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要把强化纪律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扎实践行。
要履行纪律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各级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本和长远效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要责无旁贷当好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履行好“六责”:一要负起组织领导之责,把严明纪律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要负起定规立矩之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扎密纪律篱笆;三要负起学习教育之责,使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强起来;四要负起监督管理之责,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五要负起以上率下之责,带头遵守纪律和规矩。
开展师德师风推进活动中要坚决克服三种情绪。一是抵触情绪。认为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会冲击教学工作,耽误精力和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认为社会大气候如此,不必小题大做,因而产生抵触情绪;二是畏难情绪。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是多年积累形成,积重难返,想抓抓不好,因此丧失信心;三是应付情绪。认为搞师德教育活动只是搞形式,虽然有问题,也只是避重就轻,走走过场,敷衍塞责。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把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质量关,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全面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