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卫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逐步深入,高中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传统的教育管理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于是我校濠头中学尝试着结合艺术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以美修德和艺术渗透中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将学生塑造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关键词:以美修德 艺术渗透 高中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只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了。相对于专业素质而言,用人单位更看重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教育应当进行适当改革,不仅要重视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还要加强对体育、音乐、美术等相关艺术学科的重视,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高水准、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高中学生人格的重要意义
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最近几年的犯罪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甚至高达120%[1]。总体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呈现出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趋势。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对学校优劣的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这也导致许多高中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将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学生升学率上,而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养成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应当作为国民教育方针。换言之,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有好品质、高学识、讲诚信且人格健全、理想高远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2]。只有达到这一目标,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任何一个人,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才能在一个健康的、进步的社会中将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各项能力和素质趋向成熟。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不良社会思潮四处泛滥,很容易对高中学生的思想造成侵蚀,让学生成为利己主义者、拜金主义者[3]。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严重的阻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假如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可能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高中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课程教育,同时也要重视艺术课程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获得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审美教育由心里沉淀转化成行为美、语言美和道德美,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在以美修德和艺术渗透中对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培养
教学氛围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培养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一个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也会积极向上,性格开朗活泼。在一个沉闷的、枯燥的氛围中,学生通常会表现出低落的情緒,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相对于文化课,艺术学科普遍受学生的欢迎。比如音乐课程、美术课程、体育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爱。尤其是那些具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表现的更为活跃。艺术学科的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实际,以此为契机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人格发展[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低姿态,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下的时候,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上的困难或者学习上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防止这些困难或者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样健康、温暖、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渗透德育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吸收和内化的知识少之又少。而且,在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普遍较低,难以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受教育大环境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存在较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新形势下,高中艺术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富有灵性且高效的课堂,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5]。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又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艺术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除了要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进行人格培养的渗透,艺术教师还要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艺术学科,加上实践活动本身就有较强的趣味性,所以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等充分调动起来。丰富的、有趣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还能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比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写生,拥抱大自然,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活跃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校级体育赛事、省级体育赛事等,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行动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从而根植于学生心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工作态度随意,就会让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轻浮。假如教师经常呵斥学生,不仅会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很难有一颗包容之心。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艺术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将自身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出来,以此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其做到德才兼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情、意、知三个层面,艺术、道德、知识三者共同参与学生的人格塑造。只有真善美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理想的人格,才能将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艺术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以及艺术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将艺术课程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渊.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高中历史教学加强德育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6,(29):73.
[2]兰世伟.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讨[J].中华少年,2016,(22):193-194.
[3]姜建军.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思考——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的原因分析[J].教师,2014,(12):59.
[4]郭红.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关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8):23-24.
[5]赵颖楠.高中音乐课程对学生人格素养养成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