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2018-10-16 11:44翁雪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符号化月饼分数

摘 要:本文依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的教学,从思前想后,铺设“类比”路径;直观感悟,提升“数形结合”内涵;举例说明,强化“符号”意识;触类旁通,提升“归纳”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突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思想渗透于无形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简介:翁雪琴,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教师。(浙江 温岭 31752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078-03

课堂上落实“数学思想”目标远比简单的“双基”落实更有意义,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是孤立的目标,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在教学环节中找到结合点,形成两者相互促进与推动的有机整体,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为例,谈如何将基本数学思想串联到数学知识教学中,促进学生在理解“双基”的同时,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一、思前想后,铺设“类比”路径

类比思想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具有假设和猜想的成分,合情推理是类比思想中常用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会“思前想后”,厘清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寻求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类比点,为学生的合情推理创设载体,为感悟类比思想铺设路径。

“认识几分之一”虽然是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但由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以“平均分”为知识基础,决定了它与“除法”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可以创设分月饼的教学情境:

【片段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月饼)

问1:4个月饼2个人吃,你会怎么分?

(平均分给2个人也就是把4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板书:划横线,平均分成2份 如图1 4÷2=2)

问2:2个月饼2个人吃,又怎么分?(如图2 2÷2=1)

师:像这样,每人分得的月饼同样多,数学上就叫作“平均分”。

问3:如果是1个月饼呢?把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多少?(如图3 1÷2=?)

问4:“半个”可用哪个数表示?(0.5、1/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半个”表示出来。

问5:听说过1/2嗎?

它是一个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通过“分月饼”的情境,从学生熟知的4个、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开始,推进到将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找到认识“分数”的最近知识点——“平均分”。很自然地让学生感悟到分数与除法的密切关系,将知识点直接串联起来,充分感悟“类比思想”的特征。

二、直观感悟,提升“数形结合”内涵

“形”的直观性可以很好地帮助诠释“数”的抽象性;“数”的简洁性则可以清楚地描述一些直观的“形”所难以表述的内容,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它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1. 以形释数,品味直观。

借助“形”的帮助,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片段2】

(1)师:如果现在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1/2吗?

(2)出示操作要求:①折一折,②描出折痕,③用斜线画出它的1/2。

(3)反馈:说说长方形的1/2怎么得到?折好的小朋友说说1/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4)师:为什么涂的方法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却都可以用1/2表示呢?

(5)小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刚才分月饼的时候,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份有半个月饼,也可以用1/2来表示。

(6)判断:下面涂色能用1/2表示吗?并说出理由。

(7)观察图形④,不能用1/2来表示阴影部分,那么根据你的目测,估计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折、涂、思的过程中,依靠直观的图形来表达这个新认识的“分数”。让学生感悟到有些不易理解或者不易说明的抽象概念,可以借助于图形具体化。通过形的直观帮助学生构建对分数的“数感”。这种“以形释数”的思考方法,有利于理解抽象概念和相对复杂的信息分析,能正确、合理地理解新的概念。

2. 以数示形,品味简洁。

“以数示形”则可以将数量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借助“数”来刻画表述“形”,凸显数学简约之魅力。

【片段3】

在课的巩固练习部分,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如下图)

(1)估一估: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逐条呈现,并加以验证)

(2)比较大小:你能给这三个分数排排队吗?(1/2,1/3,1/6)

(3)如果继续往下分,可能会出现哪些分数?而且越往下分,这些分数也将变得怎样?

讨论得出这样分下去,可以得到很多个分数,可以用1/□表示,□是除0外的任何自然数。且□越大,得到的1/□越小。

这部分的教学从“形”的极限想象归纳到对“数”的理性思考,构建“数”的模型。感悟到这样的1/□有很多个,且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这个几分之一就越小。对于“数”来说,“形”毕竟只是一个帮助理解的载体,学会用更简洁的“数”来表示图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

三、举例说明,强化“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符号化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符号化”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获得符号化的经验,品味符号化的简便与优越。

【片段4】

问1:认识了1/2、1/3、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生举例)

操作:你能在一张纸上将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创造出来吗?

要求:

(1)先想好你要表示几分之一,准备怎样表示再动手操作;

(2)尽可能和小组里的小朋友创造得不一样。

反馈:学生创造了很多不同的几分之一,在黑板上展示。

观察:(1)观察黑板上的图形以及旁边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2)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这些几分之一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学生通过折一折,折出不同的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然后观察发现:只要将“1”个物体“平均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讨论得出这里的几分之一就可以用1/a表示(a是除0外的任何自然数)。学生充分经历了用符号或者字母表示“分数”的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化思想的简洁和准确。

四、触类旁通,提升“归纳”能力

歸纳是通过特例的分析引出普遍的结论,小学生学习中体现较多的是不完全归纳。事实上,归纳也是一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比如“认识几分之一”片段4的教学,既是符号化思想的感悟,也是学生经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在学习下面片段5后,就能主动归纳“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片段5】

问1:老师选了同样大小的三个圆表示出来的三个分数1/4、1/8、1/16,你觉得这三个分数谁最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验证:出示圆片,先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进行重叠比较,得出1/4>1/8>1/16

问2:如果再给你一个分数1/5,你觉得应放在哪里?

验证:出示图片加以验证。

观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你觉得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小窍门吗?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没有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有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抛出,一部分学生就将已经发现并归纳出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说明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对归纳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自然反应。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很多,无论是何种思想方法的落实,都需要教师长期地坚持,深入文本,努力挖掘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中,将无形的思想方法渗透在有形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学习和研究“活”的数学。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符号化月饼分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欢乐的中秋节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