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骏,杨志刚,牛忠华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上海 200090)
因为新能源机组的占比在逐年上升,火电机组将会承担更多的调峰任务。高效宽负荷发电技术,将在电力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也对高压加热器提出了适应性需求。蛇形管高压加热器凭借其优秀的热弹性和更快的温升速率,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蛇形管高压加热器而言,壳侧大部分承压件的金属温度已与壳体内饱和蒸汽的温度相近,但在蒸汽入口区域,由于过热蒸汽的温度明显高于饱和蒸汽的温度,所以,在该区域的金属温度,也相应高于其他区域的金属温度。
在标准GB150.2中规定[1],碳素钢和碳锰钢在高于425℃温度下长期使用时,应考虑钢材的石墨化倾向,因此,较高的金属温度直接影响了后续设计温度的设定和材料的选择。现对蒸汽进口区域的稳态温度场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分析蒸汽层间隙宽度的变化对隔热作用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壳体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计算前,首先定义各计算项中的符号,分别设接管内径为Di、接管外径为Do、接管高度为H、接管温度为t(x)、管内蒸汽温度为t1、接管底部及筒身内壁的蒸汽温度为t2、接管下半部分温度为u1(r,z)、筒身温度为u2(r,z)、管厚度为δ1、蒸汽层厚度为δ2、筒身厚度为δ3、接管导热系数为λ、管导热系数为λ1、蒸汽层导热系数为λ2、筒身导热系数为λ3。
蒸汽进口处的结构和简化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h1为管内壁对流系数,h2为接管底部及筒身内壁对流系数。
图1 衬套管结构及简化后的模型
由于蒸汽的导热系数比金属要低很多,蒸汽层能阻挡大部分从过热蒸汽传入的热量,起到了一定的绝热作用。在接管部分,大部分的热流会从接管顶部自上而下传导,少量的热量通过套管和蒸汽层,从接管内壁面进入接管。因此,可以将其简化为自上而下的一维热传导问题。其中,接管的顶部和底部为一维问题的两个边界,均设置为对流边界。从蒸汽层进入的热量,可等效为热源。
使用常物性、带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2](x坐标方向自上而下):
(1)
(2)
在式(2)中,等效传热系数包括蒸汽对流、套管和蒸汽层三层热阻。
(3)
边界条件为:
(4)
(5)
式(3)是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通解为θ=C1emx+C2e-mx。利用边界条件可求得C1和C2,得到最终解:
(6)
基于常规的蒸汽进口管的结构数据、热工及材料数据,选取不同的蒸汽层宽度(0、2.5 mm、5 mm、10 mm、20 mm)。经计算,接管部分的温度分布,如图2所示。接管底部位置的温度随蒸汽层间隙宽度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设置蒸汽层间隙,可有效地降低接管温度。当蒸汽层的间隙宽度δ2趋于零时,接管部分仅形成10℃的温降;而δ2增大到2.5 mm时,在接管上产生了50℃的温降。
图2 接管的温度分布(不同的间隙宽度)
图3 接管底部温度随蒸汽层间隙宽度的变化曲线
随着蒸汽层间隙宽度δ2的增大,接管部分的温度分布逐渐趋于线性。即蒸汽层间隙宽度δ2越大,从接管内壁面进入接管的热量越小,蒸汽层间隙的绝热效果越好。当蒸汽层间隙宽度δ2约为20 mm时,接管温度几乎呈线性降低的。
从图3可知,当蒸汽层间隙宽度较小(<5 mm)时,蒸汽层间隙的隔热效果对δ2非常敏感,略微增加δ2的宽度,就能大幅度地降低接管温度。当间隙达到特定宽度后,其隔热效果已较显著,继续增加宽度,不再明显降低接管温度。
如图4所示,计算域包括接管底部以及筒身部分。设定接管内壁面为绝热边界,接管底部和筒身内壁为对流边界。接管上下连接位置为第二类边界条件,同时考虑蒸汽温度t1和该位置的等效换热系数he,其余边界设定为绝热边界。
图4 筒身温度分析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接管与筒身的温度场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为:
(8)
计算时的衔接条件为:
(9)
式(7)、式(8)均为非齐次边界条件,无法直接使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由于方程的解是线性的,因此,可使用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引入u1=v1+w1和u2=v2+w2,其中v1、w1、v2、w2分别满足齐次方程和边界[3]。
3.2.1 求解
v1满足方程:
(10)
使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令v1=R(r)Z(z),代入式(10),分离得到固有值问题:
(11)
和常微分方程:
(12)
计算得v1的解为:
(13)
3.2.2 求解w1
w1满足方程:
使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令w1=R(r)Z(z),代入式(14),分离得到固有值问题:
(15)
和微分方程:
(16)
计算得w1的解为:
[λαncos(αnz)+h2sin(αnz)]
(17)
其中αn为方程(18)的第n个正根。
(18)
在式(17)中:Cn需要利用衔接条件进行求解。
3.2.3 求解v2和w2
同理,可以求出v2和w2,分别为:
v2(r,z)=t2
(19)
[λ3βncos(βnz)+h2sin(βnz)]
(20)
其中βn为方程(21)的第n个正根。K1,K2,I0,I1分别为第一、二类虚变量Bessel函数。Dn为待定系数,需要利用衔接条件进行求解。
(21)
3.2.4 利用衔接条件得到最终解
w1和w2中仍然有待求常量Cn和Dn,需要利用衔接条件进行求解。
这里为了使表达式更加简洁,令:
An=K1(αnri)αnI1(αnro)-
I1(αnri)αnK1(αnro)
(23)
Bn=K1(βn(ro+l3))βnI1(βnro)-
I1(βn(ro+l3))βnK1(βnro)
(24)
利用加权余量方法,求解式(22)的系数,权函数为λαncos(αnz)+h2sin(αnz),则可以得到:
(25)
求得Cn与Dk的关系式:
(26)
这里为了使表达式更加简洁,令:
(27)
(28)
将式(16)、式(17)、式(19)、式(20)代入式(9)中的(v1+w1)|r=ro=(v2+w2)|r=ro,可得:
(29)
为了使表达式更加简洁,令:
(30)
(31)
Pn=K1(αnri)I0(αnr)+I1(αnri)K0(αnr)
(32)
Qn=K1(βn(ro+l3))I0(βnr)+
I1(βn(ro+l3))K0(βnr)
(33)
利用加权余量方法,求解式(29)的系数,权函数为λαkcos(αkz)+h2sin(αz),则可得:
求得Cn与Dk的关系式为:
(35)
联立式(26)、式(35),并选取有限项,可得Cn与Dk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组,并将结果代入式(17)、式(22),求出v1、w1、v2、w2。利用u1=v1+w1及u2=v2+w2进行计算,可得最终温度场的分布云图。
以某工程实例进行试算,计算所得的温度场云图,如图5所示。接管与筒身连接处在z坐标上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经计算,筒身(镶入环)连接处的最高温度,约为446℃,比过热蒸汽温度约低54℃,由于该位置温度仍然大于425℃,所以需设置镶入环结构。
图5 接管底部与附近筒身的温度场
图6 接管与筒身连接处在z坐标上的温度分布曲线
建立计算模型后,分析了蒸汽进口区结构对接管隔热作用的影响,并计算了筒身的温度场。当蒸汽层的宽度较小时,若改变蒸汽层的大小,对隔热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当间隙达特定宽度时,再增加间隙宽度已无法提高隔热效果。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筒身温度仍然大于425℃,因此,镶入环结构是设计筒身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