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河南的汤,那可真是道来话长。从洛阳的豆腐汤、驴肉汤,到汴梁的鸡血汤、羊双肠。从安阳的五香豆沫,到信阳的罗山大肠汤。从逍遥镇的胡辣汤,到商丘的鸡蛋辣汤。再说省会郑州的烩面闻名全国,那烩面中的牛羊肉高汤,味醇汤鲜,是烩面所必有的主料,绝对是食客舌尖上难忘的味道。河南的汤,真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精彩、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汤,原称为,或为羹汤混加在一起称之羹,后来汤才演进分离出来,独立称为汤。
再看后来,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时间虽已过了四五百年,但书中仍是多为“羹”罕见“汤”。该书十卷,对居住在北宋京师开封的皇家贵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及庶民百姓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等方面记载甚为翔实。书内仅记载的菜肴面点就有280余种,烹饪技法50余种,实为历代史志所罕见。仅在其卷二、卷三中,就记录有百味羹、血羹、头羹、金丝肚羹等十几种羹食,而无汤食的记载。史料说明到唐宋时期,饮食的汤类尚未从羹食中独立出来。
那么何为羹呢?学术大家许嘉璐先生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说,“它是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进而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因烹煮中加水的多少不同,这种称为羹的肉汁,因肉多水少而仍称为肉羹,那肉少水多的,渐渐演进为汤。而汤的由来,还有一段中医药汤剂的历史插曲。
由羹到汤——史话河南的汤文化,说到这里,就必须敬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先贤——伊尹。伊尹,商代初期人,是我们河南老乡中最有名也是出名最早的历史名人。他是商汤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华厨祖、巫师巨擘。他是羹和汤的第一人。《史记》卷三《殷本纪》中有他的记载:伊尹名阿衡……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夏适汤。汤去世后商帝多次更迭,“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伊尹确实是站位极高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战国末期的秦相、河南老乡吕不韦所主编的《吕氏春秋》中,生动记载了伊尹以五味说汤的故事(这里的“汤”指是人物,而非羹汤的汤)。
◇ 羊双肠汤店伙计在切羊腰
伊尹见商汤的见面礼是一份鹄羹,让帝汤吃喝得有滋有味,汤说他从来没有尝过如此美味的羹,便要求伊尹说说门道。《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记录了伊尹的回答:“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五味调和之说,它把食材、水量、火候、味道、效果诸方面都上升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伊尹实在是中华厨祖。三千多年已经过去,再看今日河南林林总总的汤食和菜肴,不还蕴含着它点点滴滴的况味吗?
伊尹曾经的巫师身份,又使他成为我国中医药史上伟大的药剂学家和汤药的创始人。古时的巫师是专业中医师的前身,巫师除去迷信的巫术外,还都有相当的医术能力。据说伊尹根据中草药药理和五味调和人体机制利弊之理,创立了《汤液经法》。在中华医药的宝库中,内服的中药一般都要煎煮为汤剂,而食补的汤剂是重要的一支,也是最受人欢迎的一种。在河南各地都很盛行的羊肉汤,就是典型的一例。东汉张仲景所撰《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中就录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方。看来羊肉汤最终进入市场有两个路径,一是由羹演变为汤,一是由食补的汤剂因扩大消费者而成。所以各地大的羊肉汤馆,都有羊肉汤食补效果的介绍:对于心脾气虚所致的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对于肾虚寒凝所致的男子早泄、妇人阴冷都有十分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推而广之,各地各类大的汤羹都会有相似的辅助治疗功能的宣传介绍。这更能说明我们今日喝的汤,相当一部分原是中医药食补的汤剂。
◇ 羊双肠汤店老板盛汤前温热食材
◇ 羊肉汤店老板为顾客配菜
汤文化,是河南饮食文化中很精彩的一部分。汤的历史,汤的生态,汤的制作,汤的风味,喝汤的习惯,喝汤的风俗,喝汤的社会标志,都蕴含着淳厚的历史文化。喝汤已超过了饮食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河南旧时的普通老百姓熟人见面,寒暄时常说:“喝汤了没有?”这里所指的汤,可不是羊肉汤、驴肉汤,而是家常汤,是缺少粮食、没有鸡鸭鱼肉时,赖以填饱肚子的汤。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那“低标准,瓜菜代”的大锅饭稀菜汤,更是让人难忘。潜台词,那时的河南一个“穷”字走天下,如今穷变富了,“喝汤了没有”之寒暄不说成了笑话吧,这个习惯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回忆一下20世纪河南大大小小的汤馆汤锅,大多是临街支锅占道经营,小桌低凳,露天待客,硬件投入很少。但在开封有位名叫张文春的老板不是这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鼓励个体经营的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他开办的羊肉汤馆和别人的不一样:一是不占道,楼上楼下进店经营;二是方桌高凳,配设茶水;三是有书报画册,雅俗共赏;四是方便汤友聚会,营业外时间安排票友活动,特配有锣鼓家伙。北京有茶馆,河南有汤馆,汤友在河南的闲人中,和战友、学友、病友之类一样,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朋友。张文春的芙蓉羊酥肉汤,汤鲜味醇,过齿留香,汤馆又如此温文尔雅,甚是文明,他可算把汤文化做到了高境界。何为先进?先进就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他的汤馆建设,成了几十年后汤馆改造的范本。
无论是洛阳的驴肉汤,或是开封的羊肉汤,或其他地方的汤,制作肉汤的汤锅是必备之硬件,而围绕其所产生的“软件”那就特有智慧和文化。先说汤锅的安放位置。汤馆不同饭馆,饭馆一般是灶间在后,没有几家老板让厨师在前堂炒菜的。而汤馆的汤锅支在店前的居多,为什么?一是味道吸引过路食客,二是公开制作,锅内下的肉和骨头及佐料全部示众,让你看得见汤浓肉实,嗅得着肉香汤鲜,让你就锅喝汤,与后厨操作相比方便实际,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再说河南的汤馆绝大多数添汤都是免费的,主食未吃完、鲜汤未喝够,汤锅就近,随时随意添汤,还可配加香菜之类。河南汤锅的生态,不仅让你舌尖享受美味,往往还是一种乡情、一种世道、一种文化。
◇ 羊双肠汤店老板为顾客盛汤
再来看看家里的汤。河南老百姓家里的汤,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既平平常常又让人终生难忘。一是甜汤类,像白面汤、小米汤、大米汤、绿豆汤、玉米糁等。二是菜汤类,像菠菜汤、海带汤、杂烩菜汤、豆腐汤等。家里的汤可以说百喝不厌,这普普通通的汤汤水水,不但把人养大,还注入了亲情。因为烹饪汤的主角基本上都是母亲,也许是父亲,总之都是骨肉血亲。这种汤既实在又养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曾经介绍,她保养嗓子的一个妙招,就是从小喝家里的面穗鸡蛋汤,而且成名后更是坚持不断。
再来说说河南汤的味道。老家诸多汤的味道挂齿留香、回味无穷不说,某些汤那特有的味道就是一种别致。例如洛阳普及型的浆面条,那浆汤的酸馊之味,刚到洛阳的外地客慕名而尝,到嘴就吐,东西都馊啦,怎么还让人来吃!殊不知本地老洛阳,三天不吃浆面条就想,一碗浆面条下肚就来了精气神。再如开封的羊双肠汤也是味道特别,那汤有一股子说臭不臭、说香不香,又有一种生啤那股喝到口中的冲劲,臭豆腐吃到嘴里那种香味,开封人把它称为“脏”香。更奇怪的是汤客一色男子汉,偶有女子在座,仔细看不是女汉子就是铁姑娘,或是年轻恋人,女子是来作陪的。这种性别化的汤,是否也是一种文化?
要说河南汤的影响,实在不能光说家里的汤和大小汤馆的汤,大酒店大饭馆的汤那可是有代表性的,像洛阳的“真不同”,开封的“又一新”,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1946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来到开封,代表解放区参加由国民党行政院救济总署和黄委会举办的“黄河归故”谈判。谈判即由“又一新”的厨师供餐,据有关人士介绍所供菜品皆是豫菜名品,其中“清汤燕菜(燕窝)”制汤考究,回味隽永,不愧为汤菜之冠。“祥符调的腔,豫菜的汤”,在味精、鸡精未引进来之前,开封菜的三吊清汤,就是主要的调味品。1950年后,厨师马广田被调赴京,先后当过邓颖超的家厨和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厨。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夫人来洛阳参观,当时洛阳市革委会举行的欢迎宴会就是由“真不同”的厨师操办的洛阳水席。据可靠消息,身处孕期的特鲁多夫人喝中了牡丹燕菜汤,周恩来总理很高兴,让服务人员接连上了两份牡丹燕菜汤,特鲁多夫人仍未喝够。
◇ 早上喝汤的人们
河南的汤大多都受地域的限制,在汤食类中能打破地域限制,冲出河南者,最有名的是逍遥镇胡辣汤。该汤为什么味道那么好?数数它用的佐料就知道:有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甘草、木香、豆蔻、草果、良姜、大茴、小茴、丁香等三十多种。据说目前有5万多人在经营逍遥镇胡辣汤,遍布全国近三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河南汤的一面旗帜。西华还成立有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拍摄有逍遥镇胡辣汤电影,这在全省大概也是首屈一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愿河南各类美味的汤都能走出自己的老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汤鲜肉鲜品味汤中文化,吃过喝过方知碗中春秋,为河南的汤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