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提琴弓法指法编订在演奏中的价值

2018-10-16 03:07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弓法琴弓音程

王 盼

一、弓法编订的价值

论述弓法编订价值之前,简单回顾琴弓与大提琴的发展十分必要。关于琴弓的起源,可考证文献很少。有相关文章记载,最早(大约11世纪以前)的琴弓受弓箭样式启发,将竹棒向上弯曲做成弓杆,两端相同,不分头尾。而后将马尾做成的弓毛绑在两端,弓毛的松紧度不可调节,几乎无弹性可言。相传,这种琴弓源自于中国胡弓,经由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十五世纪前,琴弓的样式没有明显突破。①陈義雄著:《妖魔提琴与死神之弓的传奇》,台湾草根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第82页;林肇富著:《大提琴的艺术》,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88年,第75页。受小提琴演奏技术影响,1640-1770年期间,经意大利加布里艾利(Domenico Gabrielli)、法兰西塞罗(Franciscello)、贝托(Maetin Berteau)、里埃尔(J.B.Tilliere)等多位大提琴家将小提琴演奏技法有机借鉴、融入到大提琴演奏之中。尤其是兰泽蒂(Saluatore Lauzetti)、博克里尼(L.Boccherini),他们将小提琴的断弓、连断弓(Staccato)、跳弓(Spiccata)大胆引用到大提琴演奏之中。②林肇富著:《大提琴的技巧研究》,台湾一流出版社1988年,第84页。伴随大提琴独奏的发展趋势,琴弓在170年间(1620-1790),弓长、弓根、弓尖、弓毛调节装置等工艺上逐渐突破,已经初步完善成现代琴弓样式。

琴弓制作的发展演进

作为低音乐器出现的有弦品的低音维奥尔琴(viol)和大提琴(bassviolin)几乎并存了三个世纪(15-18世纪),各有用途。低音维奥尔琴单独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其存在的时间要比维奥尔琴家族中的其它乐器长很多,它的独奏乐器身份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期。琴弓在同一时期,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改观。③Margaret Campbell著、张世祥译:《不朽的大提琴家》,世界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33页。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那个时期的独奏乐器不是当时的大提琴,而是低音维奥尔琴。为此我们得知,一直沿用至今的十八世纪中期前的一些大提琴独奏曲,是通过此后历代大提琴家们逐渐移植改编到现代大提琴上的。如我们所熟知的《舒伯特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原是为低音维奥尔琴而作。16、17世纪用于独奏的琴弓长度为48公分左右(现代大提琴弓长72-73公分),而用于舞会伴奏的琴弓,最短的只有36公分。④林肇富著:《大提琴的艺术》,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88年,第75页。这个数据揭示出,独奏曲的歌唱性旋律可以通过更长的弓段、减少换弓给予支持。舞会伴奏曲的琴弓更多是演奏和声低音节奏型,短小琴弓操作轻便,能很好的将节奏律动感融入舞蹈音乐之中。

随着琴弓样式改进,演奏技艺发展、音乐语言需求,演出场所扩大,逐渐衍生分支细化的多样性弓法。贴切的右手弓法编订,直接影响音乐情绪的表达效果。综上,了解不同弓法的演奏特性,是掌握编订弓法规律的必修课。

(一)弓法编订的规律性

大提琴的运弓是由不同弓段组成:弓根、下半弓、中弓、上半弓、弓尖。恰当的运弓部位需要结合大臂、小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正确运用。不同运弓部位加以不同弓法的使用,能够创造出多样的音色变化,使之与音乐形象相吻合。了解了不同运弓部位,还需掌握弓法编订的规律性。在大提琴的演奏中,最常见的弓法是分弓、连弓、顿弓和跳弓。而所有弓法都是从分弓衍生而来。分弓作为发音的最基本元素,是所有弓法的基础。

1.一弓演奏一个音符的弓法统称为分弓。分弓用途广泛,其节奏性强,富有律动感,在不同运弓部位,不同速度、力度、节奏型等演奏要求下,都会产生不同音响效果。

谱例1.中弓分弓 选自杜波特【法】《大提琴21首练习曲》第11条1-4小节

谱例2.弓尖换弦分弓选自《皮阿蒂12首大提琴随想曲》第1条

2.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统称为连弓。连弓具有歌唱抒情的特点,在不同运弓部位的连弓,可表达不同色彩。靠近下半弓的连弓更加饱满,中弓更加流畅,上半弓纤细柔美。

谱例3.全弓连弓 选自波帕尔《大提琴高级练习曲40首》第2条1-2小节

谱例4.换弦连弓选自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第一组曲前奏曲

3.带点的音符间有明显分离、弓不离琴弦的弓法统称为顿弓。顿弓可用分弓和连弓两种方式演奏。大提琴的分顿弓多用于弓根、下半弓与中弓,上半弓或弓尖的分顿弓大多为专门训练而编订。分顿弓适于表达坚定果断、铿锵有力的音乐情绪。连顿弓即一弓内演奏多个断开的音符,大多轻巧而炫技,有特殊的表现力。

谱例5.分顿弓 选自艾格尔斯【英】《g小调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第1-4小节

谱例6.连顿弓选自戈德曼《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第162小节

4.跳弓分为两种。借助弓杆自身弹性所产生的跳动来演奏的弓法,称为自然跳弓,通常适用于活跃的快速乐段。借助人为控制琴弓的跳跃来进行演奏,称为人工跳弓,通常适用于不太快的乐段。

谱例7.中弓自然跳弓选自柴可夫斯基《随想曲》

分、连、顿、跳衍生出纷繁复杂的多种弓法,不仅丰富了大提琴右手演奏技法,更为表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题材)的音乐情绪,提供多样性选择空间。在教学训练、专业研究中有意识训练、归类、记忆弓法编订规律,非常必要。

(二)弓法编订的针对性

弓法编订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演奏者应在练习当前内容之初,明晰其目的。弓法编订涵盖了以技术训练、音乐需求、技巧展示、扬长避短四个方面,根据不同目的编订的弓法,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1.以训练为目的的弓法编订。笔者认为,由经验丰富、在业内享有盛誉的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原创或编定,以建立弓法演奏理念、提高右手多种技法能力为训练目的的初、中、高级练习曲(炫技性音乐会随想曲),其原作编订弓法切忌随意更改。

2.以音乐为目的的弓法编订。通过创作作品时期、作曲家风格、国籍、体裁篇幅等特定要求,有针对性的将已掌握的基础弓法有机结合,恰当运用到音乐作品中,是弓法编订学以致用的实践检验。如对贝多芬作品中一弓内出现的sfp、ff、pp、fp等突变性力度,其不规则乐句的弓法划分,一定要打破巴洛克时期(二部曲式)中快速乐章(活跃富有均匀的律动感)常规使用的弓为主的对称弓法编订规律。

谱例8.选自贝多芬《A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再现

谱例9.选自巴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3.以炫技为目的的弓法编订。快速连顿弓,通过每个音符的清晰度展现应有技巧特色。

谱例10.选自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第二变奏

4.以避短为目的的弓法编订。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方法很多,通常在遵循弓法编订规律前提下,可巧妙改变弓法,而仍能保持乐曲应有效果。比如,一弓内音符多的弓法进行合理的弓法拆分,以保证其音量要求。换弓痕迹明显,可减少换弓,采用长线条连弓演奏。以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不能连续轻松自如运用自然跳弓演奏时,可采用快速分弓替代。

掌握了由简到繁的弓法编订规律与分类,乐由心生,心有向往,自如切换的弓法编订必在弓下升华。

(三)弓法编订的灵活性

同样的旋律,不同的弓法编订,可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弓法编订的灵活性,是演奏者在尊重作曲家创作意图基础上,根据个人演奏技术特点,音乐品味喜好,反复尝试的二度创作。

1.符合自然规律的弓法编订。一般情况下,谱面上出现f、sf、fp力度标示,适用于下弓完成。带起拍或弱拍进入的乐段,适用于上弓完成。以2/2拍为例,其律动为强拍-弱拍,强拍多适于下弓,弱拍适用于上弓。通常,乐段结束多用于下弓,上弓更适合表现渐强的乐句。

谱例11.选自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第三组曲布列舞曲第1-4小节

2.改变音色音量的弓法编订。单纯依靠弓法编订很难实现音色音量的变化,需要结合弓速、弓压、触弦点的合理应用得以实现。以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为例,谱例12a一小节一个连线的弓法编订,其音乐效果平稳,音量变化小。谱例12b将各小节连线拆分的弓法编订,不对称弓法的出现,改变了弓速,使音乐效果更加开阔自由,更具歌唱性。

谱例12 a.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b.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3.便于操作的弓法编订。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为例,选择连弓演奏,想要达到极高的清晰度,需要极好的左手力度和技能,其全部清晰度都来自于左手。选择分弓演奏,其优势是节奏性强,右手独立的弓法,可以帮助左手实现更好的清晰效果。

谱例1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4.求同存异的弓法编订。同一首乐曲,通常可以设计出多种弓法。受个人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影响,加之对作品理解的不同感受,编订选择适合个人当前演奏能力的弓法,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弓法编订的规律性,可以帮助演奏者建立起常规弓法运用理念,结合演奏曲目的弓法要求,有针对性的总结弓法编订特性。

二、指法编订的价值

以自然大小调音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把位概念,是大提琴指法编订的重要依据。化繁为简,在掌握把位概念基础上,找到符合规律、适宜音乐个性、适宜手指条件的指法运用,可显示指法编订的价值。

(一)指法编订的规律性

在大提琴音阶、手指练习、练习曲中,演奏者只要留意观察,细心归类,认真记忆,就不难找到指法编订的规律。

1.音阶的指法编订规律。以目前我们使用的音阶教程分析,大小调音阶指法编订有这样一些规律:第四把位以内指法规律是:1-2-4指可构成大三度、小三度音程;1-3-4指可构成小三度音程;相邻手指间,均可构成小二度音程;通常1-2指、2-3指、3-4指均可构成小二度音程;1-2指、1-3指、2-4指可构成大二度音程。四把位以外,进入拇指把位的指法规指法是:拇-1-2-3-4相邻手指间,均可构成大、小二度音程。

谱例14.D大调两个八度的音阶

2.琶音的指法编订规律。以上海音乐学院林应荣教授编订出版的《四个八度音阶教程》中的琶音为例,共涵盖7种不同属性的原位、转位分解三和弦、七和弦。在音阶指法规律基础上,琶音增加了相邻手指间的伸展指法,即在拇指把位1-2指可构成大小三度音程;2-3指可构成纯四度音程。

3.双音音程的指法编订规律。三度音程指法编订规律:(以下三度、六度、八度双音指法标记均为先低音后高音)在第四把位以内,多采用4-1指在相邻的两条弦上同步换把。当4-1指构成小把位时,对应大三度音程;反之,当4-1指构成大把位时,对应小三度音程。除4-1指指法外,四把位以内,还有2指-空弦、3指-空弦构成的指法,大多作为三度音程上下行换弦连接时使用。第四把位以外的中高音区三度音程指法,多采用2-1指、3-1指。

六度音程指法编订规律:在第四把位以内,根据大小六度音程的区分,可呈现相邻两条琴弦的多种指法组合方式,1-2指、1-3指、2-4指、3-4指,借助空弦与1指构成的指法,大多作为换弦连接使用。在第四把位以外,大六度、小六度音程由1-2指、2-3指构成。

最容易记忆的是八度音程指法。除空弦-2指的指法组合外,均由拇-3指在相邻两条琴弦构成。

4.人工泛音的指法编订规律。人工泛音即在一条琴弦上,同时由拇指按实、3指按虚,构成纯四度音程,人工泛音所发出的实际音高,比拇指音高出两个八度,具有特殊的音响效果。

谱例15.选自帕格尼尼《意》摩西主题变奏曲

在音阶基础上,衍生了半音阶,五声音阶,三四度音程、三度音程模进以黄中伯、张涌编著的《新概念大提琴体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实用教程为例,又归类拓展出二、四、五、七、同度、全音阶、半音阶双音阶等多种音阶训练模式。仔细观察,其指法编订规律万变不离其宗。

掌握了基本指法编订规律,再逐一进行同音换指,同指换音,拇指换把,隔弦换把,双音换把,不规则琶音换把,自然、人工泛音换把,远距离换把等不同系列的衍生指法编订练习,以求达到在乐曲中的灵活运用。

(二)指法编订的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在乐谱上进行指法标记,可以减少演奏中的随意性,提高演奏准确率。

1.牢记乐谱中的指法标示规律。在中外著名大提琴曲谱中,其指法编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标指法的音符,大多可依据标有指法的音符在同一把位内找到。随后标有音符的指法,大多出现在新的把位,需要换把完成。

2.牢记作品的调性与临时转调。一部大型作品通常会有转调或临时离调。在演奏中不仅要牢记作品标示的调性,还不能忽略作品发展中的离调和转换。

3.牢记作品中的谱号变更标示。为方便读谱、记谱,低音谱号、次中音谱号与高音谱号在大提琴曲谱中常有交替出现,由粗心造成的读谱错误而导致错误指法编订的现象不为个例。

4.牢记作品中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由于调性的不同、临时变化音的不规则出现,相同音高的音符都有两种记谱方式。如#C大调和bD大调两个调性的音阶,所发出音响相同,记谱则各异。

指法编订规律重在理解原理,熟识把位,标示指法的正确率,是检验指法编订规律后实践应用效果的反馈。

(三)指法编订的灵活性

指法编订的灵活性,大多指在演奏一部音乐作品时,因个人技术能力差异、指法习惯差异、手指条件差异、音乐品味差异等因素,对原有乐谱已经标示的指法进行适当改动。

1.为减少换把而采用的拇指把位指法。在小字一组以上、基本保持在一个八度(相邻两条琴弦上的一个平行把位)内的音符连接,通常含有部分大小调音阶琶音、不完整双音等样式,均可采用拇指固定把位指法。

2.为旋律连接采用的同指换把。同指换把可以增进旋律连接的歌唱性,尤其在八度以上的远距离音程,多采用2指、3指更为适宜。同指换把的另一特色是,可以通过适度滑音,增加音乐韵味。

3.为提升速度采用的同把位换弦指法。在两个八度以内的高把位音区,需用快速分弓、混合弓法演奏时,恰当的使用同把位相邻琴弦换弦指法,通常能有效高升演奏速度。

4.为改善音色采用的同音换弦指法。大提琴G弦(含G弦空弦音)以上的音符,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指法,它们产生在不同琴弦中。同音换弦指法的微妙之处在于,可根据音乐需求,有效同音变换旋律的色彩。

指法编订运用的灵活性,贵在遵循指法编订规律基础上的举一反三。通过恰到好处的指法标示,可展现技艺优长,表达个性才华。

三、弓指法编订的核心价值

符合基本演奏规律,恰当诠释音乐内容,保留个性特点的演奏习惯,是大提琴弓指法编订的核心价值所在。音乐作品最终是通过繁复声音(演奏或演唱)传递作曲家创作意图、音乐内涵、时代精神。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因不同弓指法编订所带来的音响效果差异有目共睹,这也是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一)弓指法编订的传承价值

法国大提琴家J.L杜波特(Jean Louis Duport,1749-1819)在教学和演奏中,将18世纪以来大提琴常规指法加以总结归纳,通过其《21首大提琴练习曲》确立了指法体系与使用规则。⑤Margaret Campbell著、张世祥译:《不朽的大提琴家》,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53-54页。此后,欧美历代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研习、传承、发展了大提琴弓指法编订方法。

1.按类别编订训练弓法。由浅入深对右手不同类型弓法进行专门训练,可以逐渐领悟不同弓法的演奏特性。进而结合当前训练曲目,将融合在一起的多种弓法严格分类,进行右手与音符时值、力度、运弓部位、弓法性质等繁复要求相匹配的特定空弦弓法训练,从中理性体验单纯右手弓法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按类别编订训练指法。由浅入深对左手不同类型指法进行专门训练,可以逐渐领悟不同指法所属的把位特性。在演奏曲目中,可以根据乐曲调性、不同音符的节奏时值、临时变化音、音程跨度、不同琴弦位置等具体要求,探究指法排列规律,抓住难点,使用拨奏方法进行左手单独训练,有效保护左手动作因右手运弓而产生的紧张。

(二)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价值

一部传播广、票房高、被著名教育家、演奏家编订、移植、改编、再版多的经典音乐作品,其技术价值与音乐价值一定同在。透过一部部音乐名篇的弓指法编订,细心的演奏者们无不感受到每位大师从细微之处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1.组曲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价值。大提琴独奏组曲多以无伴奏形式出现,随着年代推进,演奏技法创新,从巴洛克时期巴赫著名的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到20世纪后的当代,出现在专业教学与音乐会舞台上的多部近现代大提琴经典独奏组曲,其弓指法编订彰显出演奏家们的个性审美取向与独特技法价值。由西班牙著名大提琴家卡萨多(Gaspre Cassado 1897-1966)创作的大提琴独奏组曲,原版弓指法是其亲自编订。

谱例16.选自卡萨多《大提琴独奏组曲》第一乐章

2.奏鸣曲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价值。与钢琴合作完成的室内乐奏鸣曲,大多受创作时期、音乐风格、作曲家创作特性、技法演进、演出场所、乐器性能、(钢琴多声键盘乐器,大提琴是单旋律弓弦乐器)、演奏者技术特征、合作默契程度、旋律衔接、音响平衡、音色靠近等,给大提琴弓指法编订带来诸多探索空间。

3.协奏曲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价值。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其弓指法编订以有利于独奏者音乐技术发挥为前提,侧重考虑演奏者个性所需。同一部协奏曲,演奏家们根据各自特性,扬长避短,在不同弓指法编订版本中,营造出多彩音乐效果。

4.音乐小品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价值。音乐小品题材广泛、曲调丰富、旋律多样、韵味浓厚。音乐小品蕴含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由此,其弓指法编订在遵循大提琴技法演奏规律基础上,又衍生出诸多符合当前乐曲风格的特殊演奏技法与编订符号。

在上述四大体裁作品中,独奏组曲赋予了演奏者最大的个性展示空间。

(三)弓指法编订的推广价值

从巴赫、海顿、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到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等几个世纪经典大提琴原创独奏作品,通常离不开作曲家与演奏家对于其中演奏技法、弓指法编订的直面沟通,反复尝试,最终得以面世。更有以净版公开发表的亨德米特、柯达伊、利盖蒂等近代著名大提琴独奏组曲、奏鸣曲,通过著名演奏家精心设计弓指法后,使这些难以应用的原创经典得到演奏升华与有效推广。纵观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出版的大提琴原创独奏作品,在作曲理念技法、符号标示、演奏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法国作曲家普朗克(Francis Poulenc)题献给法国大提琴家富尼耶(Pierre Fournier)的《E大调大提琴奏鸣曲》,精灵古怪,灵动轻盈,婀娜多姿,彰显法国浪漫之风。富尼耶在遵循大提琴基本演奏技法,减少换把的同时,在歌唱性段落中,加入滑音标示,使演奏多了几分妩媚。英国作曲家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的《大提琴与钢琴C大调奏鸣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的《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等20世纪著名作曲家的大提琴经典作品,通过当代大提琴名家罗斯特罗波维奇(Rostropovich Mstislav Leopoldovich)老道精湛的弓指法编订,使音乐会现场反响热烈,作曲家们的题献作品在业内得到卓有实效的宣传推广。由此,这些经典名篇载入了世界大提琴文献宝库。

遗憾的是,有些已经出版的大提琴原创作品,因乐谱没有编订弓指法,较少被人采用。其中德裔美籍作曲家亨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大提琴独奏奏鸣曲》Op 25 Nr.3,《A大调大提琴随想曲》Op SNr.1,《大提琴与交响乐队协奏曲》(1940年创作);英国作曲家沃尔顿 (William Walton)的《大提琴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匈牙利裔奥地利籍作曲家利盖蒂(Ligeti)的《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中国当代作曲家黄安伦于198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舞诗》等多部近现代优秀作品被尘封多年,实属可惜。鉴于上述事实,编订弓指法的能力不可小视,演奏者在逐渐习得—应用—改进—提高弓指法编订方法加以实践后,编订弓指法的推广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1.注重正确标示能力的养成。调理清晰的弓指法标示能力,应该在学琴之初,从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中开始练习,对没有指法音符进行指法填空标示,对换把、换弦音符标示琴弦位置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可以根据不同音调,进行大小把位指法标示训练。由浅入深,使演奏者在循序渐进中培养起正确的把位概念,掌握正确的弓指法标示规律,合理标示弓指法的能力。

2.注重读谱试奏能力的养成。准确无误的读谱试奏,能明显提升一首新曲子的练习进度和演奏质量。严格按以下练习步骤细心训练,大多演奏者都会达到预期训练效果。认清调号节拍标示-跟随节拍器唱谱-将困难段落做较为详实的重点标示:指法,弦位,临时变化音,节奏转换时前后节奏时值衔接提示,谱号转换提示等,采用较慢速度分段试奏,重点难点段落反复训练,切忌从头至尾的无效循环。

3.注重举一反三能力的养成。通过对生疏乐曲、乐队片段的试奏,对以往学习演奏过的各类练习曲、乐曲的复习,有意识合理自如运用弓指法编订理念,在尝试不同弓指法编订、试奏的过程中,找到适于个人操作、符合弓指法规律的弓指法,力求达到灵活应用,提升效率,事半功倍的目的。

4.注重创新能力的养成。有计划(时间规划),分层级(难易程度),按类别(体裁时期),有意识挖掘扩充大提琴近现代曲目库,在训练价值高、演出效果好的大提琴作品中筛选有创新的弓指法编订,不断突破自我。演奏者要有意归类、记忆弓指法编订的一般规律,更要有意识通过净版作品独立的弓指法编订,将以往习得知识加以检验突破。

大提琴弓指法的传承价值、个性价值、推广价值,环环相扣,逐渐升级,重在理解后的用心训练。

结 语

透过有意识的编订弓指法,潜移默化的收获这种能力,可以反观证实编订弓指法的价值所在。每部大提琴作品编订版本的背后,都凝聚着世界各国优秀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们的潜心钻研与独到见解。据笔者观察,当我们面对国内外各式大提琴不同编订版本曲谱时,重使用(大多只停留在粗略了解编订版本的出版社与演奏家姓名),轻研究(缺乏对编订版本弓指法特色的具体分析,更忽略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版本弓指法编订的比较);重独奏(重视独奏曲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演奏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演奏者即使达到比较理想的演奏效果,他们普遍要花费一个学期的训练周期),轻试奏(忽略日常有意识对重奏片段、乐队片段读谱速度与读谱准确率的试奏能力训练)。这种长年形成的、不利于演奏者能力均衡发展的惯性训练模式,对于资质才能一般的大提琴专业学生而言,面对大学毕业后就业考核中的规定试奏谱(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试奏谱没有详细的弓指法标示),难免慌乱。独奏水平与试奏能力失衡的现场表现,无法适应演出市场需求。

基于上述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弓指法编订在大提琴演奏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专业训练中得到梳理、规范与传承,更在于专业院校学生们,能够通过弓指法编订方法的系统学习训练,快速胜任专业演出院团、专业、普及教学的工作需求。

大提琴弓指法编订在专业教学中多年被忽略,存在诸多未引起重视、未被开发、却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大提琴弓指法编订,可以作为一个专门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提出问题,细化梳理,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化、卓有实效、较为完善的大提琴弓指法编订教程。

猜你喜欢
弓法琴弓音程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词义推断题
一只鸟叫出两只鸟的叫声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谈二胡演奏弓法技巧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的关系分析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音乐游戏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