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霞,王 丹
(西安翻译学院商学院,西安710105)
教育作为一种可交易的产品被认可与接受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逐渐出现的,尤其是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外 (核定例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贸易服务范畴”。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各国开放程度较高的领域一般为高等教育,教育的开放使教育走向国际化、走向全球化。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教育服务作为重要的投资和消费产业予以发展,在“教育服务贸易”观念支持下,部分国家甚至将扩大“教育出口”作为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进口国”和“最大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更是对新时期的教育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带一路”战略让陕西省站在了国家向西开放的最前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国家赋予陕西的使命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特别是2016年8月中国(陕西)自贸区的获批,陕西自贸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是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这是国家赋予陕西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红利。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强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教育,教育作为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在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中尤为重要。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但陕西省的教育开放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服务的开放水平不高,教育贸易的规模较小。鉴于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倒逼机制[1]和陕西自贸区的建设目标定位,探讨陕西教育服务贸易的实现路径,对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和解决高等教育过度“东高西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态对教育开放程度的需求是不同的,经济形态的变迁使教育开放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物”本经济、“资”本经济、“知”本经济到“人”本经济,是教育由封闭走向社会生产操作统一、知识创新、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开放的四种经济形态。[2]陕西自贸区是西北首个自贸区,在内陆对外开放中首先要突出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经济发展形态的要求。陕西自贸区建设是全面提升陕西对外开放水平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发力点,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实现民心相同,加强理解与包容,这就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国际交往功能。陕西高校借助于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向西开放中的重要文化交往功能,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际合作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体现,是自贸区建设与教育服务互动关系的体现。这种联动关系不仅表现在陕西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教育服务贸易承担着软实力建设的任务,还表现在教育战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根据陕西自贸区建设方案,陕西自贸区由三大片区组成,即西安片区,杨凌片区,西咸片区。其中,西咸新区已被纳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现代服务贸易集聚区,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是西咸片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教育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陕西自贸区建设形成明显的聚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形成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的一种聚合,即形成“教育服务贸易——现代服务贸易——陕西自贸区——向西开放”的聚合与联动发展关系。要协同联动陕西自贸区的三大片区,发挥三大片区的作用,必须着重发展服务贸易,在区域服务贸易集聚中,通过发挥教育服务的助推作用,形成以区域服务贸易集聚为核心的新型区域教育服务贸易模式,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储蓄效应。
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在向西开放发展中,陕西自贸区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根据上海自贸区的专场招聘会,发现专业人才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是失衡的。陕西自贸区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中必然对国际化文化人才、国际化经营人才、金融人才等有较大的需求。企业很难招聘到“四通”人才(即通用语言、通用规则、通用管理、通用工具),而“四通”人才的供给一方面通过国内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市场引入。可见自贸区建设离不开人才,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校,来源于教育服务贸易,陕西自贸区建设也面临相应的问题,自贸区建设与教育服务贸易之间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为: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也伴随人才的集聚,陕西自贸区建设中现代服务贸易的集聚必然引起高级服务类人才的聚集,但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来供给。但陕西高校要培养高层次、对路子的人才尚需时日,这一部分人才需求需要通过全球人力资源配置来解决,一方面通过引入海外人才,另一方面推进人才与陕西企业一起“走出去”,即依赖于教育服务贸易来实现。
根据国家对陕西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和其在向西开放中承担的重要使命,在国家战略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除了国际化人才需求之外,还有开放过程中的人文交流等需求,人文交流与经济发展是自贸区建设的双翼,两者缺一不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服务是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自贸区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要实现通过教育服务贸易协同其他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将现代服务贸易集聚于自贸区建设,探索和发现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陕西省必须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具体实现路径表现在四方面(图 1)。
图1 陕西自贸区建设中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图
陕西自贸区的西咸片区是国务院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试点,教育服务贸易与其他现代服务贸易可以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基金支持,由于我国传统服务贸易正在向知识化、智能化转变,而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服务贸易主要体现为金融结算、国际物流、保税贸易、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新型服务,在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协同其他服务产业共同发展,形成联动效应。由于教育服务贸易的渗透范围广,与其他服务产业的融合程度高,已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通过与其他服务产业的聚集和融合,以陕西自贸区区域创新为发展动力带动产业内结构升级,改变陕西省在服务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加快陕西省服务贸易进程。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开放教育服务贸易环境中,为使教育开放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通过高水平的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学习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培养和吸引更多瞬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推动陕西教育和文化走向世界,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3]扩大教育开放是我国《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措施,我国教育开放政策也已步入改革深水区,高等教育是重点关注的领域,高校是教育开放的重点和核心。教育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包括市场的开放、办学所有权的开放、人才培养目标开放等多方面。要服务于陕西自贸区建设,发挥教育服务贸易在文化对接、人文交流中的国际交往功能,陕西省需要深入落实我国的教育开放政策,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及教育贸易。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期,这既是高等教育消费者选择优质化、个性化教育意愿不断增加的战略机遇期,又是高等教育困难与问题日益暴露的矛盾凸显期。[4]陕西省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先进省份差距较大,教育国际化程度较低,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和消费者需求层级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已由普遍短缺转向为局部过剩,由强调数量和规模发展转为追求质量和内涵发展。陕西省教育服务贸易要取得长效发展,必须要围绕“一带一路”国家的具体需求,提升教育有效供给,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继续释放高等教育潜能,向目标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教育产品,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产品、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和先进的文化服务。[5]在教育开放理念指导下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高校的潜能。
现阶段,教育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是最大的教育进口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巨大。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态势,要改善陕西省在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服务出口,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出口。从教育服务供给角度来看,通过横向比较,陕西省面向周边国家出口教育服务具有经济区位优势、历史文化认同优势、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成本优势。陕西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通过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打破固化思想,创新拓展新的合作渠道和方式,以开放促发展,优化教育产品供给、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同时,陕西省政府部门及高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将高等教育当做一种特殊的商品去宣传,吸引周边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的学生来接触和了解西安高校的教育制度,只有利用优势主动出击,才会吸引更多的国家了解西安,为陕西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服务出口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陕西省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利用其教育优势、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成本优势拓展新的市场,[6]“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洼地,陕西省与这些国家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空间较大。我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通过教育政策沟通,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分步骤疏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政策性瓶颈,实现联盟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7]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可利用2015年5月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与联盟大学开展学历学位互认,突破陕西省在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瓶颈。据统计,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24个,[8]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上仍然十分有限。然而学历学分的互认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至关重要,破除学历学位和学分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势在必行,“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大学加入,大学联盟可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章程》的指导下,以成员达成西安共识为依据,推进和开展成员间的学历、学位互认,以留学生教育为主,逐步开展海外办学、远程教育等服务,以此打开陕西省教育服务贸易的突破口,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全方位发展。
根据《〈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陕西制造在“走出去”方面,将推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特色消费品出口,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工业园区,承接装备制造、化工、食品、轻工、纺织等行业企业到海外发展,将陕西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基地。伴随着企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也需快速跟进,要通过教育与产业同步、学校与企业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的设置,开发多种语言教授的课程体系和学位课程,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服务,[1]满足陕西企业走出去需求,选择陕西制造2025重点推进的行业,布局相应学科、专业,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造来陕留学生教育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同时,围绕企业走出去,除传统的留学生教育(境内培养)之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紧跟或适度超前重大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所在国办学,开展境外培训,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提升陕西省教育服务的出口能力。
“共同教育空间”概念由俄罗斯在1995年首次提出,其主要致力于建立和加强区域内国家的共同教育体系。“共同教育空间”模式可以作为区域教育实现强势发展、均衡协调发展的有益借鉴,[9]这种模式作为教育国际化的范例,在陕西省具有较大的适用性。陕西省在向西开放过程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国家,即中亚五国有较大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亚经济圈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一个有力构想在长期以来的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陕西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探讨与中亚国家共建教育共同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陕西省可将中亚五国视为开展国际教育的重点区域,结合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及中亚国家的国情,在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中与国际社会接轨,强化国际化教育意识,开展创新型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方式,[10]通过教育共同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促进国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联动升级效应实现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各领域的共赢互利,提升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教育服务贸易的主体为高等院校,陕西省在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带动下,除了发展传统领域的传统学科(医学、材料、农业等)及传统教育出口(留学生教育)之外,还需在新领域开展新学科及新的教育出口方式,并积极纳入新建本科院校灵活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围绕陕西企业走出去,陕西省要拓宽办学实体来源,利用新建本科高校的优势将培训、教育带到国外,开展境外办学。这种以以实体或虚拟形式在他国提供教育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出口方式,包括海外分校、独立院校、企业大学、虚拟大学等方式。陕西省可以借鉴巴伦支海跨境大学的发展模式,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国家为主要合作方,以其中一个合作高校为主导,联合若干所合作高校协同培养,学生在项目合作高校内进行交换培养,期间获得的学分纳人总学分,学生毕业获得其注册高校的学位或最后毕业高校的学位,同时获得该跨境大学的项目证书(不是学位证书),证明毕业生在相关领域或专业问题领域具有特殊的竞争力和优势。[11]在陕西企业走出去中,这种教育背景的学生需求越来越大,与企业相结合推进境外办学和区域跨境教育,深人对接企业人才需要,推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务实合作。
陕西省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一方面要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要考虑地域性,另一方面在具体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以质量取胜,只有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输出的教育产品是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陕西省的教育服务在周边国家市场上的国际认同度显然低于我国教育发达省份,这与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一定的关系。陕西自贸区建设中,需要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教育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式,陕西高校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陕西省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内容,要实现以质取胜,提高教育影响力必须要具备国际视野、达到国际水准,即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学业水平上要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实质性等效,这是检验高等教育国际性最重要和最集中的标志,除政府监管,学校自律外,高等学校相关人员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中的任职、在国际学术领域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毕业生学业水平[12]等社会评价也要纳入质量监控体系。习近平主席提出“开放发展关键是解决好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双轮驱动”,通过法治引领、保障、促进改革,构建有效支撑质量提升的教育治理体系,[13]实行政府监管、学校自律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使陕西省的高校在国际上赢得认同和声望,增强陕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