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探讨了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阐述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简介:寿天杭,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达材小学教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4-0022-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小学作为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课堂展开中要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核心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1. 信息意识的培养要求。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新课改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要保证学生能敏锐地感知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并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同时,还要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 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求。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并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同时,还要能够完成对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过程中。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要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并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與创新创造。
4. 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要求。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保证其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要教育学生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实际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信息共享、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并重点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计算思维进行解决,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要使信息技术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进行重点关注。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1. 结合实际制定发展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此外,教师还必须对班级内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进行重点掌握,制定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目标。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由于该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实践能力与认知水平发展不充分,因此,教师在设定信息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目标时,就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日记的编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并每周进行电子日记的编写。
2. 营造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营造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教学氛围[2]。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仅可以利用问题的设置来引出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能够发现问题,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持鼓励、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解决,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九课“信息战”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就信息战的意义进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首先以“我认为……”的句式对信息战的意义进行简单说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3.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进行实际的问题解决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根本手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实践操作上,转变传统的侧重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制作通讯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班级同学的通讯录,并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课后让学生制作家庭成员、朋友、小组成员、教师的通讯录,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体系。教学反馈能够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也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准确了解,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例如,在学生解决了相关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追问,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不足之处等进行总结与回忆,在了解自己弱项的同时,也对解决的方案进行优化。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这样的总结与反馈,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讲解,便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掌握。通过结合实际制定发展目标,营造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体系,由此便完成了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永强.基于核心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信息记录材料,2018,(3):110-111.
[2] 方惠慧,覃兵.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审视与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6):153-154.
[3] 解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