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 要:在当今社会,职业素养的养成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展现自身才华。在校企合作的新形势——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如何开展职业素质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徒制入手,探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学徒制;职业素养;中职学生
一、概念
1. 职业素养
“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汉书》:“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从字面上来看,素养可以分解为素质与修养;从广义上来看,就是對一个人的外表、知识、道德的综合概述。专家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是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的概括。
我国学者对职业素养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职业素养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职业素养”也称为“职商”,是指在从事自己工作的时候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素质与能力。第二,职业素养是一个立体化概念,不单单是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工作能力,而是由团队协作、敬业奉献、不畏艰辛等融合而成。第三,职业素养是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构成。职业素养是指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意识等。
2. 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并不是新兴的概念,在近现代教育出现之前就有学徒跟着师傅学习手艺技术这一形式。现代学徒制是针对传统的学徒制而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毕业即可到企业进行工作,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术可以有用武之地,是对传统的学徒制教育的改良与革新。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学徒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成长;其次,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使得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利于学生更早地进行学业、职业规划;最后,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成长。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一般在校两年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心理相对不够成熟。且中职学生大都是中考分数相对较低者,学习能力较弱,对学习往往没有很大的兴趣。很多学生一踏入社会就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并且不以为然,这与其在校期间养成的迟到早退习惯密切相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到位,在工作中推诿扯皮,这从中职生在校期间的劳动周、班值日时的表现可见一斑;同时,中职生还存在着合作意识薄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欠佳、缺乏自我形象与礼仪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很多中职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就业道路上“跛脚”前进。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对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养成方法
1. 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依靠教师的传授,所以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与企业应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全面整合,定期邀请优秀的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学校教师也应及时到企业学习新的工艺技术、工作制度,以双向教育的方式保障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质量。
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对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单纯的理论课程学习外,还可以加入实践课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工作中的环境氛围,从而达到强化理论学习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课程中融入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并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模式主要包括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的养成。通过带学生进入车间参观实践,专业师傅手把手教学,对学生进行企业培训等方法,可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辉星.“双师双课”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旅游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6(16):3-4.
[2]王淼.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