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观视域下的《吕氏春秋》治国思想研究综述

2018-10-15 09:26王园园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当代价值传统文化

王园园

摘 要:《吕氏春秋》编者在继承先秦各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整套理论,其中关于农业、军事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论述,也能够给我们当代建设者以启发,体现“以古为镜”、“古为今用”等效用。习近平同志传统文化观回答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重要地位、当代价值,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是民族复兴的价值基座。我们将结合习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来谈《吕氏春秋》的治国改革理念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述评相关研究成果,以利更深入地探索深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实质与理念、创新性、演进脉络、理论价值的途径等。

关键词:《吕氏春秋》;治国思想;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初步总结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发挥的作用,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强盛,通过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起来。许多学者论述《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时,往往把其与书中杂糅的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 先秦各家各派围绕着君主如何治理天下,使得国富民足的问题,发表很多不同的见解。《吕氏春秋》中心是“君主无为,识才用贤”。与之相通的是臣道有为及重视民众。君主自然无为,任用贤臣才能令国家富强,社会安定。这与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所提倡的“人才观”暗合,能够为当今的社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人才为祖国做贡献提供一些参考的途径。

有学者评价:“习近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兴趣,是我党历史上继毛泽东之后,又一位熟知并广泛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领导人。” 更重要的是,在他对于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的阐述以及制度建设中,中国传统经典的思想精华同样贯通其间。从他繁多的引文中至少可见《论语》《孟子》《中庸》《尚书》《老子》《墨子》《礼记》《诗经》《春秋榖梁传》《吕氏春秋》等数十本,特别对《吕氏春秋》中的法治、民本和义利之道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对如何继承和发展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给出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而《吕氏春秋》荟萃百家精髓,注重治国理念,张扬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前结合习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倡导以体现“古为今用”,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研究和重视,对此应广大之、深入之。

我们研究習总书记传统文化观视域下的《吕氏春秋》治国思想,必须先将此典籍中关于其治国思想的先期研究情况梳理如下:

1.建国之前,《吕氏春秋》研究四个重要的专门研究领域之一的政治思想,初始阶段论著不算多,具有代表性的是朱显庄的吕氏春秋所表现之政治思想》、黄大受的《吕氏春秋政治思想论》(专著)。另外,除校释整理工作外,钱穆、王利器、缪钺、施天侔、李泰棻等对吕书的成书情况、学派属性和主编吕不韦还进行了较深入的专门探讨。胡适、吕振羽、郭沫若、杜国庠等一批既具有国学根柢又受过国外新思想熏染的学者此时登上《吕氏春秋》研究舞台。他们运用国外现代学术观念和方法来剖析吕书,突破了前人专事文字训诂、句篇疏解的细散研究方式和简评式零星论述方式的局限,把吕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观照和系统的把握,取得崭新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吕氏春秋》研究领域,并决定了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的整体走向。吕振羽《由〈吕氏春秋〉到〈淮南子〉》、郭沫若《吕不韦与秦代政治》、杜国庠《论〈吕氏春秋〉》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对吕书哲学、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成为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拓荒之作,特别是郭沫若的研究对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影响很大。他一反古人对吕不韦的偏见和否定,第一个对吕不韦作出较高评价,认为“吕不韦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一位有数的大政治家”,对吕书哲学、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入发掘,还从天文历法、古书体例、金文记载、政治斗争等角度对吕书的成书年代、编排原貌、著书动机作了探讨。他的观点和论证至今在许多方面仍具有代表性,以后《吕氏春秋》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是沿着他的路子走下去的。

2.建国之后,有李宗贵、陈宏敬的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金易的《略论吕氏春秋养生治国一理的思想》、李林的《论吕氏春秋的历史思想》、韩慧的《吕氏春秋之治国思想评析》等,颇有见地。多数学者认为《吕氏春秋》治国思想体系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很多论断、主张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前后,台湾学者方面有贺凌虚《吕氏春秋的政治理论》等论著,一直颇受关注。

4.20世纪以来,关于《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研究领域有所突破,被细化为富国、强国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一些长期潜心、活跃于《吕氏春秋》研究领域的学者纷纷推出其辛勤耕耘、积累深厚的通论著作,如洪家义《吕不韦评传》、刘元彦《杂家帝王学》、李维武《吕不韦评传——一代名相与千古奇书》、李家骧《〈吕氏春秋〉通论》、吕艺《〈吕氏春秋〉研究》、王范之的遗著《〈吕氏春秋〉研究》等。这些著作是学者们长期思考而得的大量心得体会、方法成果的结晶,具有庞大严密的系统性和很强的理论性;宏观的考察、概论和多层次、多方面的微观分析有机结合,纵横开合,挥洒自如;从扎实的文献考证到精彩的思想内容分析,论述全面,多有创见;显示了作用们深厚的功力,同时又展现出每个作者鲜明的独特风格。这些作品和其他专著、论文一起把《吕氏春秋》研究推向新的高潮。比如有些学者认为该书虽被列为杂家著作, 但却与一般的杂家著作不同,该书以治国理政之道为要旨,可谓“见王治之无不惯” 。其中, 尤以“用贤”思想最为突出, 不仅强调了“用贤”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提出了访求贤者的具体方法和使用贤者的原则要求。《吕氏春秋》所以能有如此丰富的“用贤”思想, 无疑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宋立恒《论《吕氏春秋》一书的“用贤”思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月)。这些学者的总结时有新见,为《吕氏春秋》结合当代时政研究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掘甚为有益。

5.概而述之,关于《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论述资料多为分散、未成体系,原因可归之为总体潮流带动了局部的研究,比如20世纪后50年的研究无论是成果的内容种类还是研究的方法理论都与前50年有显著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成为研究的主导思想和普遍方法,西方新思潮新方法的引入也迅速回升,而传统的校释整理研究则日益衰微,文献考据研究虽较热烈,但运用的也多是新方法、新理论。而整个《吕氏春秋》研究领域,当然也包括政治思想方面,传统研究方式向现代研究方式的转型已基本完成,研究总体框架的构筑也基本成型,现代学术研究已占领了主要阵地,成为研究的主流。可以就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取得创见。

在前期先贤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对习总书记传统文化观视域下的《吕氏春秋》治国思想,课题组在分阶段研究中又有了一定新的观点:

首先,《吕氏春秋》虽为文化典籍但其治国思想乃是主线,为了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吕氏春秋》编者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方面都有论述以供执政者参考,治国思想及举措也就包含其中。《吕氏春秋》全书所体现的治国的思想,显示了深刻的理性精神和务实的功利主义,这正是战国末期的时代特征。书中所提出的这一套施政措施,对统一封建政权,是较为稳妥、可以长期实施的国策。虽未能为秦朝统治者所采纳,但终因揭示了治国为政的规律而成为日后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一般原则,对当今社会建设深具意义。其中,尤为集中论述的是文化方针政策、教育思想和音乐风俗教化思想三方面的内容。它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目标,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才、尊师重教、重视音乐风俗的教化作用,是颇具政治远见的,与习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谈话之所谈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丰富内涵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坚持的科学态度等相吻合,能够为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所用。

其次,《吕氏春秋》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是吕不韦和他的门客们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批判了“偃兵”说,主张兴“义兵”,在用兵的策略上也提出了颇有价值的主张,能够为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所倡导的强国、复兴“中国梦”提供一定可探索的路径。

再次,《吕氏春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并对民本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论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用民的问题。还有,作为君主和臣僚要修身蓄德、公正无私、求贤用贤、职责明确等观点,均可与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传统文化观”及“人才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相对比之下,对当代人众更新观念及知识结构有莫大助益。

最后,《吕氏春秋》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比如《吕氏春秋》的《春纪》三卷主要讨论养生之道,认为国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将养生与治国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这些都与习总书记多次讲话中提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团结发展作用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增强当前中国的软实力,中国传统政治遗产的独特性和优秀性,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和發展”等联系起来,进而能够将关于《吕氏春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更多方向的开拓、创新。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他说,“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吕氏春秋》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是民本思想,要富强,发展农业是实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主张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令,有针对性的安排社会救助活动。由于政见的冲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其思想主张虽然在秦代未能实现,却超越了历史时空在汉代及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吕氏春秋》中所体现的承前启后的改革意识、宽容博大的文化胸襟、注重个体的和谐理念,在今天仍有着可贵的借鉴价值。现今,习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及人才观多次被学者研究,他借助中国优秀文化典籍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更被视作一种丰富执政党文化观念、强化文化自信、拓展执政资源的重要创新。这些都为我们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前期导引,接下来我们当戮力前行深入挖掘以图有更多的发见。

参考文献:

[1]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M].成都:巴蜀书社,2002.

[2]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上下)[M].中华书局,200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4]王启才.《吕氏春秋》学术档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4)..

[5]江运东.民族复兴的价值基座: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评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1).

[6]黄海峰.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及其时代价值[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7(1).

[7]陆卫明.论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7(1).

[8]余卫国.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2016(1).

[9]来永红.论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体系——以《老子》、《管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中心[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

[10]化国宇.治国以农:《吕氏春秋》中的农家法律思想研究[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7).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当代价值传统文化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吕氏春秋》养生之道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