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茎甘蓝(苤蓝)新品种翠宝1号的选育

2018-10-15 06:02:34霍振国张孟军李永义孟文信刘海河
中国蔬菜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保持系球茎自交系

霍振国张孟军李永义孟文信刘海河

(1邯郸市蔬菜研究所,河北邯郸 056046;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球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ulorapa DC.)又名苤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据考证,传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13世纪(丁晓蕾,2015)。苤蓝肉质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消食积、祛痰的保健功能,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将苤蓝列为20种抗癌蔬菜之一(朱德蔚 等,2008)。苤蓝可以凉拌、鲜食,也可炒食,或腌渍加工成美味小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苤蓝品种多为常规种,少量为杂交种。常规种存在品种混杂、退化问题,植株长势弱,发育慢,叶形大小、蜡粉多少不一,田间表现不整齐,尤其球茎形状、大小差异较大,产量低,品质差。杂交种主要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产量和品质与常规种相比有所提高。但亲本繁殖需要人工蕾期授粉,成本很高,且后代杂交种易出现10%以上的假杂种。利用雄性不育系选育杂交种,在提高苤蓝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杂交率可达到100%,田间表现整齐一致,所育品种在品质、抗性、种子纯度等方面更符合当前蔬菜产业发展需求。邯郸市蔬菜研究所科研人员自1996年起开展了苤蓝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利用田间发现的甘蓝不育源构建苤蓝雄性不育系育种体系,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苤蓝雄性不育系,通过杂交配组,培育出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栽培的优质、抗病、高产苤蓝杂交新品种翠宝1号。

1 选育过程

母本不育系9693-87A的选育:2010年春季以田间发现的结球甘蓝雄性不育材料N0531-5为母本,以本所选育的苤蓝自交系9693-87B为轮回亲本,连续4代定向回交,回交后代均表现为雄性不育。2013年育成性状稳定的苤蓝雄性不育系9693-87A,其花蕾不黄化,开花正常,有蜜腺,雄蕊退化、无花粉,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外观与保持系9693-87B基本一致:株高40 cm,开展度55 cm,叶片深灰绿色,直立,叶面有蜡粉,有效叶数14~15片;球茎扁圆,横径15.0 cm,纵径8.2 cm,球面光滑,绿色,单球质量1.1 kg;肉白色,肉质脆甜、纤维少;定植后65 d(天)采收。保持系9693-87B是1996年从天津地方品种青苤蓝后代中分离,经连续8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父本自交系Z044-1的选育:从1996年开始,本所不断从全国各地搜集苤蓝品种,通过自交分离、定向选择和优中选优,选育出各类优良的苤蓝自交系21个,其中Z044-1来源于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的早冠,是2004年通过连续8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苤蓝自交系,开花期与不育系9693-87A基本一致,花粉量大,坐角多,繁种产量高。株高40 cm,开展度40 cm,小叶型,有11~12片叶,叶灰绿色,有蜡粉;球茎厚扁圆,纵径8.0 cm,横径12.1 cm,叶痕小,表面光滑,浅绿色,单球质量0.5 kg;肉白色,肉质脆嫩、有甜味;定植后50 d(天)采收。

2014年春季以雄性不育系9693-87A为母本,分别与21个苤蓝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当年秋季进行组合对比观察,结果发现9693-87A×Z044-1组合表现最突出,经济性状优良,商品性好,产量高。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6~2017年进行河北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定名为翠宝1号。现已在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示范推广,种植面积3 000 hm2以上。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年秋季在本所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天津地方品种青苤蓝。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 m2。平畦栽培,畦宽2.0 m,行距50 cm,株距30 cm,每畦4行,每小区136株。7月24日穴盘育苗,8月21日定植,10月20日采收测产。结果表明,翠宝1号植株长势旺盛,田间整齐,球茎大小均匀,平均单球质量1.22 kg,平均产量为5 414.71 kg·(667 m2)-1,比对照青苤蓝增产13.7%,增产达到0.05显著水平。

2.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进行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天津地方品种青苤蓝。小区面积20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平畦栽培,畦宽2.0 m,行距50 cm,株距30 cm,每畦4行,每小区136株。7月下旬穴盘育苗,8月下旬定植,10月下旬采收测产。通过两年4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表1),翠宝1号两年平均产量为5 383.97 kg·(667 m2)-1,比对照青苤蓝增产13.2%,增产效果显著。

2.3 生产试验与示范

2016~2017年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北京、天津、山东聊城、河北邯郸等地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各试验点面积300 m2,以青苤蓝为对照。栽培管理方式与区域试验相同。试验结果表明(表2):翠宝1号两年平均产量为5 561.9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4.2%,增产效果显著。

2.4 田间抗病性调查

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各试验点对翠宝1号黑腐病、病毒病、霜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3):翠宝1号田间对黑腐病、霜霉病、病毒病的抗性均强于对照青苤蓝。

表1 翠宝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翠宝1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3 翠宝1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

3 品种特征特性

翠宝1号植株长势旺,株高50 cm,开展度55 cm,叶片直立,有效叶数12~13片,叶色灰绿,有蜡粉;球茎厚扁圆,横径14.5 cm,纵径9.4 cm,球色翠绿,表面光滑,叶痕小,皮薄;肉白色,口感脆甜,商品性好,单球质量1.2 kg左右,每667 m2产量5 500 kg左右;田间对霜霉病、黑腐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青苤蓝;从定植到收获60 d(天),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露地种植。

4 制种技术要点

母本雄性不育系9693-87A的扩繁:冀中南地区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保持系、不育系分开栽培,按1∶3的比例种植。田间观察叶形、株型、球茎形状等性状,选留符合不育系和保持系特征特性的种株,11月上旬收获后分别贮藏。翌年3月初,按照1行保持系3行不育系的顺序依次定植于制种田。花期注意去除不育系中混入的有粉株。5月中旬授粉结束后及时拔除保持系,6月中旬采收不育系种子。

父本自交系Z044-1的扩繁:播种时间和管理方式基本与雄性不育系的扩繁一致,田间选留符合父本特征特性的苤蓝种株,11月上旬收获贮藏,翌年3月初定植,6月中旬采收种子。

翠宝1号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小株采种。9月10日左右播种,父、母本分开育苗,播种比例1∶3,11月上旬收获苤蓝小种株,淘汰病弱株、杂株,随后按照1行父本3行母本的顺序依次定植在制种田,12月上旬浇冻水,中耕围土覆盖地膜越冬。翌年春天扎孔放苗,开花期田检,及时拔除母本行中的有粉株,5月中旬授粉完成后及时拔除父本,6月中旬采收种子。

苤蓝是异花授粉作物,虫媒花,天然杂交率很高,制种田要与甘蓝类作物制种田隔离2 000 m以上。

5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3 000 kg、复合肥(N-P-K为15-15-15)50 kg,深翻耙平后做成宽2.0 m、长10 m的平畦。冀中南地区一般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定植,行距50 cm,株距30 cm。球茎开始膨大前适当蹲苗,中耕、锄草1~2次。当球茎直径达到3~4 cm时开始施肥浇水,每667 m2结合浇水施尿素20~25 kg。从球茎膨大开始要小水勤浇,切忌忽干忽湿,以免球茎开裂长成畸形苤蓝。封垄后不再中耕,可人工拔草。10月中下旬采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球茎开裂,影响存放。生长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猜你喜欢
保持系球茎自交系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种业(2018年8期)2018-08-28 06:40:46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杂交稻三系配套的原理及功能研究
种子科技(2015年8期)2015-05-24 1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