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球和覆二膜”提高圆球型甘蓝制种产量的方法和效果

2018-10-15 06:02:34侯三元孙培田方智远王国强杨丽梅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吕红豪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圆球盛花期分枝

侯三元孙培田方智远王国强杨丽梅刘玉梅庄 木张扬勇吕红豪李占省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河南省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济源 454650)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在我国的蔬菜周年供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农业部统计,全国甘蓝种植面积约93.73万hm2(1 405.95万亩)。其中,圆球型甘蓝在全年甘蓝栽培总面积中占50%以上。圆球型甘蓝以早熟、中早熟春甘蓝为主,近年来秋冬甘蓝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春甘蓝由于品质优、病虫害少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且又能在高山及高原冷凉地区进行夏季栽培,在8、9月蔬菜市场的淡季供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每年的用种量也不断增加。

甘蓝制种开花、授粉的最适温度为12~25 ℃,利于结实,在低于10 ℃的情况下,花粉粒萌发缓慢,高于25 ℃结实率逐渐下降,高于30 ℃则很难正常结实。扁球型和尖球型甘蓝品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进入花期,而圆球型甘蓝花期较晚,一般4月中下旬才进入初花期,盛花期常常遇到高温天气,不利于开花结实,致使每667 m2种子产量不足30 kg。遇到气候反常或严重倒春寒天气,制种产量更低,严重影响了圆球型甘蓝一代杂种的繁殖、推广。

为了解决圆球型甘蓝制种花期晚、种子产量过低等技术难题,从2011年起,笔者开始探究种株割球和越冬覆盖二层膜对圆球型甘蓝制种产量的影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种株花期提前,分枝增多,达到了提高圆球型甘蓝制种产量的目的。

1 播种育苗

在十字花科蔬菜杂交制种过程中,育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河南省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漂浮盘育苗。

圆球型甘蓝杂交制种亲本于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为了防雨,选择在四周通透、顶棚扣膜的大棚内育苗。先整畦,畦长10.10 m,畦宽1.05 m,畦深0.10 m。畦埂要踩实、切齐,畦底也要整平踩实,并铺上黑色地膜,地膜直包到畦埂上,然后灌水,保持水深8 cm。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压制而成的漂浮盘育苗,漂浮盘长67 cm,宽34 cm,厚5.5 cm,136个穴孔(彩色图版1)。每条畦放45个漂浮盘,3个并成一排,共15排。新盘不用消毒,用过的漂浮盘可用2 000倍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 min(分)消毒。用湿润的蛭石、草炭和膨胀珍珠岩作培养土,填入漂浮盘中准备播种。用特制的播种器(彩色图版2)播种,可一次性播完漂浮盘。每穴播1粒,要求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保证每穴的种子都能发芽,以减少补苗的麻烦。

将播种覆土后的苗盘放入已灌水的苗床里,使苗盘浮在水面上,出齐苗后7~10 d(天)开始施肥,先将复合肥(按每盘用量10 g计)用水化开,再把畦内的水放出一半,然后用水将化肥水冲进苗床,水补至8 cm深,使肥料在畦内均匀分布。10 d(天)后和定植前5 d(天)再分别冲施1次,使苗强、苗壮。苗龄30~40 d(天)即可定植,父母本要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分装,以免栽混。由于幼苗根系发达易缓苗,定植7 d(天)后就能长出1片新叶。

2 定植

于10月中旬,幼苗6~7片叶时开始定植,父母本按1∶2的行比采取宽窄行定植,宽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5 cm,每667 m2定植3 500~4 000株。一般用自走式移栽机或牵引式移栽机移栽幼苗,要人工帮助机器排苗,机械定植后水会自动流到苗穴内。中耕、锄草、打药、覆膜均由机械完成,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3 割球

为明确适宜的割球时间,2013年笔者以不割球为对照进行割球时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1月19日和12月12日割球,一级分枝数分别为6.6个和7.0个,单株结荚数分别为494个和525个,二级分枝数分别为21.6个和29.6个,单株结荚数分别为794个和1 087个,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和60%。12月27日割球的种株虽有15个二级分枝,但由于开花晚,单株结荚少。翌年1、2月割球,虽然腋芽萌动,但未能完全通过阶段发育,形成了一些长有小叶球的枝条,由此可见,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割球为好。

割球一方面增加了种株的分枝数(彩色图版3、4),另一方面加快了甘蓝生长发育的进程。据调查(表1),2013年12月5日对圆球型甘蓝品种早熟2号进行割球处理,割球后种株比不割球对照的初花期早6 d(天),盛花期早8 d(天),单株种子产量增加了15 g。虽然对照的一级分枝有22个,明显多于割球处理,但由于有主薹的一级分枝开花是由主薹开始,逐级往下开放,多数下部的一、二级分枝的花期处在翌年4月底5月初,温度环境不适宜开花结实,所以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割球种株(彩色图版 5、6)。

笔者于2013年12月上旬对圆球型甘蓝进行割球处理,201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表2),割球处理的种株于4月20日和25日进入盛花期(彩色图版7),单株开花量多于不割球对照25.5%~62.1%;5月1日进入末花期,开花量仅比对照多14.4%。

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种株正由莲座期进入结球期,叶球有板栗大小时进行割球处理,此时割球伤口小,易愈合,也不易引起其他病害。割球时要尽量多留莲座叶,以保证有足够的腋芽。种株割球后抽出的一级分枝较为分散,初花期前需要在离地面30 cm处用绳子拢住种株,防止倒伏,但要松紧适度,以利于蜜蜂授粉。

4 覆盖二层膜

定植时覆盖的地膜主要是保墒和促进根系生长,覆盖二层膜可以改变植株的小气候环境,促使腋芽较快生长发育,为翌年春季早抽薹、早开花打下基础。第二层膜一般在浇完冻水中耕后、地面还未结冰时覆盖,在地膜边沿压上土,防止地膜被风吹跑。如果温度较高,可在种株顶部的膜上捅一小孔透气,防止高温、高湿造成种株腐烂。翌春随着气温的升高,小孔要逐渐加大,一般在3月上中旬撤去二层膜。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表3),圆球型甘蓝制种覆盖二层膜能使种株的花期提前(彩色图版8),提高制种产量。以覆盖一层膜为对照,早熟1号覆盖二层膜比对照的初花期提前10 d(天),盛花期提早11 d(天),单株种子产量提高13.5 g,折合667 m2种子产量提高67%。早熟2号覆盖二层膜比对照初花期提早9 d(天),盛花期提早10 d(天),折合667 m2种子产量提高50%。

表1 割球对圆球型甘蓝花期、分枝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表2 割球处理对圆球型甘蓝物候期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5 割球+覆盖二层膜

据2014年7个制种基地调查结果(表4),采用割球和覆盖二层膜措施,种株在4月20、25日的单株开花量分别比割球和覆一层膜的对照增加125.4%、9.3%,5月1日的开花量比对照减少25.1%。说明割球和覆盖二层膜的种株在4月25日以后已进入末花期,而对照到4月底5月初才进入盛花期,后期气温升高,不适宜授粉、结实,种子产量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割球和覆盖二层膜能够增加种株的分枝数和有效荚数,促使种株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此时的温度环境适宜开花授粉,可大幅度提高种子产量。笔者已将该技术措施大面积用于圆球型甘蓝种子生产(彩色图版9),中甘21应用该措施后种子产量从每667 m240 kg左右提高到了100 kg以上。

6 制种田间管理

越冬后(2月底)先浇返青水,3月上旬种株开始抽薹,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30 kg,进入初花期前要给种株搭架,防止种株倒伏。还要及时喷施2.5%多杀菌素胶悬剂或5%氟虫脲乳油和灭蚜威,以防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的危害。每667 m2要有1~2箱蜜蜂授粉,及时浇水,以防干旱对结实不利。花期结束后要控制浇水并及时喷药,可用灭蚜威防治蚜虫,在喷药时加入5‰尿素和2‰磷酸二氢钾营养液,以促使种子饱满,增加千粒重。

表3 覆盖二层膜对圆球型甘蓝种株花期、种子产量的影响

表4 割球+覆盖二层膜处理对圆球型甘蓝种株物候期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7 收获种子

当种株中部的种荚开始变黄、种子由褐变黑时收获种子,种株枝条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因高温、高湿使种子霉变。种子收获后也要及时晾晒,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上晾晒,以免高温使种子丧失发芽力。

猜你喜欢
圆球盛花期分枝
卷成圆球的西瓜虫
丽水市桂花盛花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
花海泛波春意浓
花海泛波春意浓
一株吊兰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摇晃发电小圆球
上临界受控分枝过程后代均值的条件最小二乘估计
垒不高的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