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自读课教学对策

2018-10-13 10:24白洁琼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对策

白洁琼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块的部分。教育部于2017年秋推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阅读部分明确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自读课是教读课阅读方法的延伸和实践,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与拓展教读课上学到的知识,给学生走向课外阅读世界搭设一座桥梁。因此在统编教材的自读课上逐渐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变得尤其重要。本文试从统编教材的自读课的教学对策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总结,以期为一线教师运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编教材;自读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18-02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统编语文教材将阅读部分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并与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起,构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框架,保证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在阅读课混淆了精读与略读,而且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几乎都以分析性的精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两种课型的功能和教学定位认识不足,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教师对于统编教材在两类课文的区分上设计不够精细,没有双方留有足够的自读空间,也未提供充足的学习辅助。笔者认为首先要让教师准确把握好课型的教学定位。

一、统编教材自读课型的教学定位

统编新教材构建了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其终极目标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教读课是自读课的基础。教读课关注的是阅读基本方法的传授,注重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形成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为自读课起到示苑和举一反三的作用。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延伸。学生在教读课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能力,进一步在自读课上强化阅读方法,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拓展到课外阅读。教师“教”的重点在“谋划”(构想教学,形成方案)、“指导”(监控过程,引导阅读)与“评价”(检测效果,落实目标)。

二、统编教材自读课的教学对策

自读课的教学对策要从学情分析、学习模块,教学设计、自读评价四个方面来把握教学的整体思路,对自读课的教学的对策应于四个方面加以提升。

1.了解学生自读的知识与能力储备,预估学生学习的难点,深入了解学情。

自读课要避免精读课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于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筛选,预估学生学习难点,再进行详细解读。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解疑答惑,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当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严格掌控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有方向有目标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继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2.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灵活利用自读课旁批和阅读提示两个学习模块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自读课和教读课最大的不同就是,随文“批注”和“阅读提示”两个学习模块,文旁设置“旁批”,通过搭建台阶教学生学会自读。文后设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进行分析,为自主阅读提供指南。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可就阅读提示里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阅读注意事项,结合“单元导语”的理解,确立自读方式及策略。自读过程应层层深入的“自读”疑问(任务型或问题式)才是自读课的主体。教师应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学生每一次自读过程中需完成的任务或思考的问题。

3.根据文本特点确定自读的方式与方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过程)等环节,课堂结构上自读课课堂的结构一般应由“自读准备”,“自读过程”,“自读总结”三个阶段构成,同时还要切合文本特点解读和品位。

4.选择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自读情况。

以往的人教版教材,往往通过课后题来检测学生阅读成效,但是自读课却没有办法直接检测,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测。

朗读技巧:让学生回顾课文情节,选取喜欢的阅读方式默读、跳读或小声读、放声读,可圈可点,可旁批。

阅读方法:通过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品味、揣摩文章精微、传神、别具一格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小结: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自我小结,形成单元知识链或思维导图,把握单元学习的重点,及时消化精读课的知识,促进单元学习内容的系统化,理解学习思路,更深层次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大对文化的传承与深入理解。

三、统编教材自读课教学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中要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自读时,教师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个别指导。把握控制好教师的参与度,适时点拔,下达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

2.课堂检测的过程,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教师要以组织学生交流与研讨问题为主,教师以对话者的姿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质疑解惑,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个性化解读和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文本的深入理解要注重語用实际功能。

研读一篇文章教师要从语言到内容,再从内容回归到语言的路径解读文本表达的特点,关注最鲜明最突出的语言问题、全面关乎语用。

4.重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需让所有学生做到在自读课上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坚持独立阅读,善于使用工具书,学会合作阅读(交流思想、研讨问题),能够归纳总结。

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统编教材自读课呈现的特点,明确自读课的教学定位和编者意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从而达到学生上课有激情,学习有方法,展示有平台,结果有评价,效果有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2.

[2]郑桂华.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41.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