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2018-10-13 10:24侯宜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史料运用初中

侯宜才

【摘 要】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和前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73-02

史料的合理选用,这既可以丰富课本的已有内容,也可以給学生理解史实和课本知识提供有力素材。这不仅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推动效果,这也会让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宽,会让学生对于史实的理解更加深入与体系化。

一、史料概述

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整整运行了五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和课题研究来保证历史新课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而史料是历史的组成细胞,史料是否正确和具体,直接关系着能否对历史进行准确的把握。所谓史料就是有关的历史资料。它即包括各种文字资料,也包括实物方面的资料,而且很多时事都是很好的史料来源。初中历史新课改更加强调了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它是发现历史和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的必要依据。因为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以及知识综合能力,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在归纳、分析和判断问题时的逻辑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j: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所发生的历史现象。史料在初中历史新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关于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认识很容易出现两种偏差,有的认为只要是基础知识能够积累到位,学生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有的认为只要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自然而然就会掌握。这两种错误的、片面的认识和观点都是无法真正体现出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倡使用史料作为历史教学重要教学材料之处,这样的误区也是存在的,即:重视对学生史料分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得史料、基础知识、能力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清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概念,准确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形成能力,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科学的指导学生借助史料形成历史认识,以史料为依托,始终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共同发展。

三、史料选取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在选择史料前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史料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于课本内容的辅助效果。教师在选择引入史料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点。很多史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古汉语或者文言文的内容,这些素材学生不仅在语言上可能有理解障碍,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历史背景知识,对于这些内容的感知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问题都会在课堂上出现,因此,教师选择史料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哪些史料是能够被学生理解与吸收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引入课堂的素材才能够起到显著的教学辅助效果,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学生也可以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理解课本上谈到的那一段史实,这才是将史料引入课堂应当起到的效果。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的历史教材,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一些活动,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课堂上常用的活动形式有阅读、讨论、探究、编演历史短剧、讲历史故事、表达(书面的和口头的)等,要尽可能多样,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善于捕捉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善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机遇”。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五、生活化的史料的灵活选用

不少史料都是出自古书,或者是一些典籍中的文学记载,这样的史料确实有着一定的教学价值,但是学生理解文本很可能障碍比较大。教师除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选用这类史料外,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素材,生活化的史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史料并不仅仅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不少图片、图画乃至漫画都可以是教学中的辅助,这类史料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推动效果。在教学有的框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图画、音频或者视频类的史料信息,让学生在观看赏析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历史,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六、发挥史料的教学推动作用

将史料引入课堂是为了给文本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进行仔细筛选,要利用那些真正能够发挥效果的素材。有针对性的选取史料内容才能够起到教学推动作用,这也是利用史料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教师不仅选取史料时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课堂上呈现史料、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和感受史料时采取的方法也要合理。如果是那些含义很丰富的内容,要指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让学生真正获知史料中传达出的信息,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史料的教学推动作用。教师不仅要将史料引入课堂,后续的史料解读、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彰往而查来。它的目的不在于服务过去,而在于服务于现在和未来。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对史料的精选和巧用,以史料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把握原则、注意方法、敢下探索、不断创新,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馨.谈中学历史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的加强[J]教育,2009(4).

[2]李亚娟.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和运用[J].教育,2010(12).

猜你喜欢
史料运用初中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