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雪梅 杨应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对教育历来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辍学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广大农村。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重点分析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对策,并给出各项对策的具体方案。旨在分析现状,完善相关理论,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生;辍学;人才培养
辍学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教育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区。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这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水平的通知》,加强义务教育的巩固,并提出了学生辍学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国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不断提高,但离“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控辍保学对策,努力实现普九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一、农村学生辍学情况的现状
(一)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现状
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地区和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很多市、县已通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研究人员结合现有资料,以广安市(已通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全市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为例,收集并分析广安市部分高中、城区初中、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现象较为严重,高中、城区初中较好控制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辍学情况。实地调查中,研究人员选取了高中、城区初中、农村初中三类学校进行走访,选取了46所初、高中学校,发现农村初中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平均辍学率为2.1%,城区初中则为0.5%,高中为0.1%这基本反映了农村初中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现象较为严重,离“普九”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能顺利进行,农村教育占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农村初中学校辍学情况、问卷调查、访谈分析中,不难发现,农村初中生中途辍学主要发生在八年级末九年级初。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状况基本呈现七年级平均辍学率为0.6%,八年级平均辍学率为1.5%,九年级平均辍学率为2.4%,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农村初中生辍学情况。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的原因
政策宣传不到位。学校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流于形式,力度不大,重视度不够。家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政策、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家长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一旦学生遇到问题,家长不能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能依法维权。
控辍保学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对控辍保学重视不够,没有专门设立控辍保学委员会。部分学校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所有学生,认为读书与否是学生、学生家庭的权力,校方无权过多干涉。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在进行了初步了解和简单的思想工作后没有进一步努力争取辍学学生返校,这些原因也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辍学情况未能得到改观。如学校人员可能只进行辍学统计,并以电话沟通或者家访方式与辍学学生家庭联系、进行劝导,但未能深入了解学生辍学原因,导致相关工作的成效大为下降。
(二)学校教师的原因
首先,科任教师方面。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平时不注重钻研教材,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的落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趣味性缺乏,教学手段简单,在课堂上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缺乏教师的耐心和针对性的辅导,不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尖子生,变得厌学。其次,班主任方面。一些班主任对后进生缺乏耐心,缺乏爱心,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细心的教育,对待学生方法粗鲁,学生不能正确的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甚至一些班主任给学生分等级,对后进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个别班主任自身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的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家庭的原因
父母外出务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由于受到打工热潮的冲击,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子女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的甚至将子女单独留在家中,两位老人要照看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孩子。虽有老人的照料,但老人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劳动的艰辛,思想、教育方法的陈旧,对于小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的引导,对于他们学习上、思想上的辅导与帮助更是无能为力。
父母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教育水平低,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甚至教育方法畸形。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重视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分数,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抗,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家长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很多农民没有文化,很多初中生,甚至是未成年学生,没有知识也能找到工作,薪水还比较高。因此,对有辍学念头的孩子不进行阻止,漠视放纵孩子。
(四)学生的原因
据调查,厌学是农村学生辍学的最直接原因。大多数农村初中辍学生先是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然后由厌学过渡到辍学。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被调查的辍学者认为学习的负担是沉重的。学习压力常常导致学生没有自由的呼吸时间。除了家庭作业外,许多学校都增加了午间作业。对辍学学生的调查显示,80%的辍学者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当学生被调查“辍学原因”时,学生认为考试压力和学习压力分别为85%和82%。
学习目标不明确。就辍学率较高的初中教育阶段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人生规划往往并不明确,也不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能够工作赚钱是更好的选择,或者辍学玩乐。这些因素虽然是个体情况,但会在学生中间蔓延,造成后续诸多不利影响。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超过50%的辍学学生存在朋友、兄弟姐妹辍学的情况,这反映了学生本身对辍学的影响,也应在后续工作中加以重视。
三、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后果分析
(一)对农村地区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影响
农村初中生辍学不利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在现代化要求下,农村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如立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等,严重的辍学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人才供应,也会在后续工作中带来持续的不良影响,造成农村无法培育人才、人才不愿意来到农村的问题,农村地区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乃至经济建设均会因此受限[1]。
(二)对农村家庭经济建构、生活发展的影响
农村家庭往往依靠农业生产、副业、外出打工作为经济来源,其生活发展在现有条件下也很难发生本质改变,如果辍学问题无法得到控制,传统的农村家庭经济、生活模式可能继续循环,这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学生自身个人成长、人生发展的影响
辍学学生本身年纪轻、社会经验少,未能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但在踏入社会后,会发现自身学问、见识的不足,再想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已经很难,辍学行为实际上影响了其个人成长和人生发展。调查表明大部分辍学学生在后续的工作收入、生活水平、社会贡献等方面较高学历人员存在差距。
四、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加大相关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学校可将每学年的三、九月作为“义务教育宣传月”,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在宣传月期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开学报名家长送孩子上学机会,利用橱窗、报栏、标语、横幅,宣传义务教育法中与控辍保学相关的内容。利用班会、团队会、每周一的晨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时机,对家长进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其家长明确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督促孩子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机会,广泛地、深入地对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以提高他们对控制辍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让他们转变观念,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学校控辍保学的舆论氛围。
(二)学校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
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学校应该成立一个工作组,负责学校的控辍保学,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为组长,政治教育办公室的主任为副组长,每个年级的负责人、老师和班主任为成员。各年级各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将各班“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分解到各科任教师、班主任,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教师通过与学生单独交流、集体谈话和家访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情况。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与“特殊学生”交谈一次,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并做好“特殊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策略上,要求老师们以“特殊学生”的某一闪光点为突破口,鼓励“特殊学生”去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发动班委干部、全班同学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用班集体的力量去拉回一棵流失的心,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师生齐心协力,通过走访家庭,寻求家长支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三)教师应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改变课堂、激活学生
首先,学校要抓好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尊重和关心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工作时,应优先将学生独立思维和思想的培育作为重点,选取名人故事、教育格言等,使学生的思想独立,拥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缺少现实意义的内容,从而推动学生人格的自立,使其能够正确看待求学、教育。最后,教师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使课堂回归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只需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汇报成果。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最大程度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最大化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想学习、热爱学习。
(四)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好的班级必定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身体、长知识,还要努力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需要班主任的细心指导,使得他们在道德、智力和身体方面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而且要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引导他们创造新的生活。同时,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对事物的科学判断,一些不良思想会影响初中生的意志和行动。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必须细致到位,做到“细心、耐心、爱心、负责心”,给予学生科学的、耐心的引导。关心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等具体情况,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张成长记录卡,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因材施教。并通过家庭访问、谈话和单独辅导等方式,积极地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习上的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因学习动力不足而丧失学习兴趣。
同时,班主任应深入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平等、公平的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合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进步,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目标,便有方向,在学习中就会有动力,这样学生不会轻易的产生辍学念头,从而有效控制学生辍学。
(五)家长应清楚认识陪同孩子的重要性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父母来说,陪伴子女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虽然影响孩子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却是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家长不能以“外出务工”、“工作忙”、“文化水平低”等理由放弃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陪同在孩子身边,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家长要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身上发挥示范作用,父母要尊重孩子,关心孩子,鼓励和表扬孩子,试图成为孩子的朋友。
“控辍保学”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家长有义务阻止孩子辍学,对有辍学之念的孩子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认识到上学对个人前途与家庭幸福的重大意义。同时,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是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要的基础。这样青少年就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为青少年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使青年人学会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在社会中的适当地位,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调整自己,完善自我。
總之,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不让学生辍学,不让学生流失”,贯彻《义务教育法》,巩固“双基”成果,消除学生辍学现象。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对农村教育发展的调查和思考[N].2003-08-22.
[2]刘小丽,杨文选.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
[3]张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18).
[4]学校教育作用是什么.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