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刘杰 包龙生
摘要:针对社会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沈阳建筑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设施,在现有教学体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模式和实习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对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旨在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的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四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05-03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需求和一些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底,全国设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学校有656所,近2000多个专业点,在校生人数80多万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体制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结合沈阳建筑大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近年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发现现有教学体系单一,忽略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实习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学校要建立适合现代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规划管理。
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目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壮大,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体系单一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普遍的现状都是单一的教学体系,虽然近几年有一些改动,但变化的幅度仍然有限。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中,理论教学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距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如何改革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紧迫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忽略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实用型工科专业,需要该专业学生需要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均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考试内容固定,多年来均用一套考试大纲,这就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惰性,平时不听课不思考,期末背背考试大纲背背往年考试题,得过且过。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1.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程安排缺乏良好的衔接。理论课程强度大,实验课程严重被压缩,如表1所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实践学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3.94%、52.30%、13.76%,并且,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全部以考察的方式进行,可见,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
2.实践课程分布不合理。由于实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与实验设备不充足,致使实验课的课程安排拖沓,不能完美地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地利用实践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大多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与学生找工作、考研时间冲突,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如图1为各学年实践课程分布情况。
(四)实习管理模式
目前,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习一般是凭教师或学生个人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和学院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实习环境;另外,学校对实习的安排仅在暑假的一个月内完成,时间偏短,学生往往只参与部分工程或工序,实际动手机会较少,学校对实习的考核也非常简单,仅通过检查实习证明、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完成考核,导致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不参与实习。
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踐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随着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创新能力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建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的合理与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地对教学体系进行改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建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广泛调研。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实时沟通,在原教学基础上考虑近期和未来市场需要,动态调整教学体系,并在学习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时与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沟通联系,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匮乏,及时查缺补漏,在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中予以考虑。其二,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PPT课件中大量融入工程实例、施工现场的照片、动画、视频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施工过程、施工工艺的理解。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1.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专业教师课堂上讲授专业实践知识的力度,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同时,为了让学生享受更高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应鼓励相关教师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并尽可能多地将所见所学带到课堂上。
2.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现场参观见习,加强参观见习的师资投入与监管力度,以往组织学生见习参观往往仅由一名到两名教师带队,施工现场场地条件有限,管理力度不够,造成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可适当地增加现场参观见习的带队教师数量,学生通过现场观察与教师的详细讲解,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加设实验课课时。传统教学观念中,由于理论课程进度的需要,大大地压缩了实验课的学时,对于一些偏向实践型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课时被压缩,实验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就被压缩,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动手的机会也就非常少,笔者认为,应有侧重点地对实践性高的课程加设实验课课时。
2.开设应用软件教学课程。如Midas、桥梁博士、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常用软件,目前只有学生大四做毕业设计时才开始接触,并且仅通过毕设教师指导学习,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越来越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越来越低,仅通过毕业设计未能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应提前做好准备,将软件的学习列入平时的教学环节中。
3.加强课程设计管理。本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大部分集中在大三下学期,有些课程的理论课程早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已经完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严重间断,并且,大三时期,学生往往把重心都放在找工作與考研上,造成课程设计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应适当调整课程设计时间,避开学生找工作与考研的压力期,尽可能地与理论讲授时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规划管理
1.实习基地的巩固与联系。学校可以依托特有的行业背景,与施工及设计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建持久的教育实习基地,以交通学院为例,交通学院现与中铁九局、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SRI沈阳分公司等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与这些公司签订协议,成立较为完备的实习基地体系,并在企业设立实习岗位。相关实习经验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想法也更具“创意”和“创新”性。
2.实习管理。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习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期间进行,实习时间短,实习监管力度不够。可结合该学期课程安排,适当提前和增加实习时间,避免与学生找工作、考研发生冲突,应加强考核制度,改变以往仅通过实习证明、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的考核方式,加强实习答辩力度,对于造假实习证明、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坚持原则不留情面,增加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笔者认为,只有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突出地区特色,对培养体系设置及培养方案做出调整,以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为根本,以工程应用课程为主导,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发展、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迎春,郑元勋,黄静卿.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19-22.
[2]黄民水,黄敏,徐丰.地方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7):111-113.
[3]黄敏,卢海林,胡小弟.地方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19):138-140.
[4]张鹏,李清富,张天航.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121-124.
[5]包龙生,赵宁,于玲.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16(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