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涛 刘彦 李程 刘睿思 王伟 郭伟
摘要: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药学类实验教学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实验,通过对化学、医学和实验动物学的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针对药学类高校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进一步提出了药学类实验室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为我国高校药学类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体制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11-02
药学类本科专业包括了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相关专业,其本科教学实验涉及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类型的实验。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各种试剂和生物样本种类繁多,用到的仪器设备也多种多样。部分试剂易燃易爆,具毒性、腐蚀性或感染性;部分仪器设备需要加电、高温、高压、高速运转,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提高重视,不断加大实验室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1]。
为了避免实验人员受到意外伤害,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实验安全守则[2]。但目前,结合药学类实验室特点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还没有形成系统,这不利于实验人员提高对实验安全隐患的敏感度。因此,系统地梳理出针对药学类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给出科学、可靠、操作性强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药学类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与化学危险品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了解易燃、易爆、毒害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等化学危险品性质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没有掌握化学危险品特殊保管办法和使用管理规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能正确识别或没有正确张贴化学危险品安全标志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忽视化学危险品防护工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2.与放射性实验室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忽视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能正确使用放射性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能正确识别或没有正确张贴放射性安全标志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遵守放射性药品使用和管理规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处理放射性废弃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3.与罐装高压气体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了解高压气体、液化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没有遵守储存和运输的正确方法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4.与实验动物及衍生物、微生物和生物制品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了解实验动物的性情、不了解微生物与生物制品的性质与用途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遵守实验动物的消毒、免疫方法及微生物与生物制品的保存与使用规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忽视实验操作时的防护工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对可能出现的感染暴露情况而提前接种预防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处理医疗、感染性废弃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5.与实验仪器设备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了解实验设备的原理、未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6.与实验过程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未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忽视防护工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7.与安全设施有关的安全隐患。实验人员不掌握急救箱、消防设备、通风系统、洗眼器及淋浴器、警报系统等安全设施的安放位置及正确使用方法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8.与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关的安全隐患。没有或实验人员不了解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不能够在实验室内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化学灼伤、烧伤、仪器破裂、漏电、动物抓咬伤、感染、放射性暴露等意外事故时迅速做出判断及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带来安全隐患。
在药学类实验室内能够存在上述安全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安全责任不明确,思想重视不够。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由于安全工作无法量化性产出,使各级部门不够重视,安全意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
第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安全防护设备不全。实验室内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但由于一些实验室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或经费不足,使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老化,未及时更新。
第三,安全操作规程不明确,实验习惯较差。实验室内各项操作规程未能张贴上墙,使实验人员对正确操作不了解,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清楚,或是为了图方便或者由于疲劳疏忽而导致错误操作发生事故。
第四,安全知识不足,缺少培训及学习。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师生数量逐渐增多,实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加大,导致培训不到位,以及缺乏安全知识的学习。
第五,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足,缺少预案和演练。作为发生紧急事件后的补救措施,事故处理预案在长期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了其重要性,从而造成紧急事件发生时处理能力不足。
二、药学类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方人员责任。制定完善各项针对药学类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详细的安全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实验室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定期进行安全隐患自查与实验室安全评估,及时消除隐患、制定应对措施,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张贴实验安全标识,营造实验安全文化。在实验室内张贴安全标识、实验操作规程、各类试剂的理化性质、处理和储存、急救措施、消防和泄漏处理方法、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紧急应对措施等,使实验人员对实验有初步认识和理解,实验楼内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展板,实验中心网站上开设安全教育板块,便于实验人员查询。
3.建设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准入培训。建设实验安全网络教育平台,并将网络安全教育列入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与实验室匹配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强化安全观念,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减少因不当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
4.完善基礎设施建设,强化安全防护保障。实验室内要按照相应的药学类实验项目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急救、消防、通风以及警报设备,并在显著位置标明这些设施的用途、用法。在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后,要首先熟悉实验室内安全出口的位置以及与实验相关的安全配套设施的位置、用途和用法。
5.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培养应对事故能力。高度重视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和管理,要建立一套针对药学类高校实验室的切实可行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安全管理措施,并及时进行培训和演练,培养实验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实验人员能够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类突发事件以及其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员、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3-5]。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在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前,要确保学生对药学类实验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必须具备的安全防护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安全工作中预防为主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富青.有机化学实验中自我安全意识的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1):184-186.
[2]刘浴辉,罗文君.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规范行为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2-185.
[3]王建波,曲怡,薛亚楠.浅谈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实验安全防护意识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4):21-22.
[4]白纪刚,任冯刚,马锋,等.医学院校大动物外科实验及教学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1):108-111.
[5]杨玲,高杨,徐金荣.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