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婚恋观问题研究

2018-10-13 11:44任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1期
关键词:婚恋观青少年

任帅

摘要:婚恋观是指个体对于恋爱、两性关系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最容易接受新思想且感情丰富的青少年婚恋观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青少年;婚恋观;婚恋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69-03

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希望。青少年婚恋观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未来中国家庭和婚姻的发展方向。研究当代青少年婚恋问题,也就是关注我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

一、当前青少年婚恋观的现状

本文通过“问卷星”调查网站发布的《青少年婚恋观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被调查对象是14至28周岁的青少年,该共有477人参加,年龄集中在18—22岁、22—26岁,分别占25.16%和55.35%。

(一)当前青少年恋爱观的主要表现

1.青少年恋爱态度较随性。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恋爱观,有45.28%认为遇到喜欢的人、有感觉,就会谈恋爱;33.12%认为对恋爱持谨慎态度,会考虑双方性格是否合适,是否妨碍学习工作等。可见现在大部分的青少年对于恋爱的态度是比较随性的。

2.恋爱动机多元化。恋爱动机是婚恋观的核心,反映婚恋价值取向。恋爱动机是两性对恋爱行为产生内在的、主观的愿望或意向。由于青少年所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生活目标、人生观的差异,因而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爱情动机。调查显示,如今的青少年在选择男/女朋友时更加注重对方的感觉和性格、人品,比例分别占到77.36%和86.58%,而相貌和兴趣爱好也占到了半数以上,分别为54.72%和50.73%,这说明当代青少年的婚恋观是比较趋向多样化的。

(二)当前青少年婚姻观的主要表现

当前青少年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会逐步从对异性的爱慕发展到对专一对象的恋爱,最终则走向两性的结合——婚姻。青少年对这些婚姻基本问题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有的基本观念就是青年的婚姻观。

1.青少年婚姻观较理性。婚姻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和态度。当代青少年的婚姻观已经有别于过去传统单一的婚恋模式,婚姻现象也呈现多样化形式,现仅以当代青少年在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几种现象予以分析:

本文针对青少年婚姻观的调查如下表所示:

在有恋爱经验的青少年中,“对爱情的追求”的占67.3%,其次是“为以后建立家庭”,占44.86%,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少年对于恋爱的初衷都是比较理性的,把走向婚姻、建立家庭作为最终目的。

2.青少年性观念较开放。关于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是打破传统且比较开放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受调查对象理解并支持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

本文针对青年性观念的调查如下表所示:

二、当前青少年婚恋观原因分析

从分析青少年婚恋观现状来看,青少年不管是婚姻观还是恋爱观都是处于多元化的状态,但通过分析表明,青少年的婚恋观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学校某些消极和不足有关。

(一)多元的社会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婚恋观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婚恋观当中,“门当户对”和“男尊女卑”是一直影响人们的主要因素。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男尊女卑”和“门当户对”现象有所削弱,但这样的传统观念造成了青少年婚恋观的歪曲。

2.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世界中,各国的交流越加频繁,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不断融入各个国家,反之外国的文化思想也在中国传播开来。当代青少年呈现出一种开放而自由的思想观念。青少年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过早接触性理论,受“未婚同居”、“一夜情”等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闪婚和离婚现象。过早的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个人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婚恋观

家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都对个体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与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婚恋观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父母和谐的婚姻对孩子也起著一种良好的隐性教育,并影响孩子的择偶观。而在家庭婚姻关系不稳定或单亲家庭,种种的家庭问题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形成必定是一种负面的示范,导致青少年婚恋过程中不够自信,疑虑较重,并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往障碍。

2.青少年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婚恋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认为“个人空间和时间的分配问题”造成困扰的占74.21%,“金钱的花费”占43.82%,“对学习或工作的影响”占34.59%,“友情的忽略”占31.66%。通过调查显示占70%以上的人群认为恋爱后会造成个人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不当,这也是导致当下爱情不长久的原因之一。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对于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知识、交往朋友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深的影响。但学校对于婚恋方面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青少年婚恋观形成的原因之一。

1.学校对于青少年早恋现象处理不当。学校是青少年恋爱的主要场所,而初恋在14—18岁的被调查人员中占到半数以上,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存在早恋现象。初、高中学校对于早恋的态度往往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学校教育者惩罚手段也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从本质上分析问题,并缺乏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分析和对青少年婚恋观的系统教育。

2.学校教育方式有待提高。当下初、高中学校对于在校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比较严格的,学校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升学比例和就业情况,往往忽视了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婚恋观方面的教育。婚恋观是学校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当在抓好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也抓好青少年婚恋价值观的教育,安排相关的课程,及时对青少年婚恋观进行引导。

三、当前如何引导正确的婚恋观

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当代的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在不断改变,新型的婚姻观也在不断发展。青少年应不断学习、吸取正确的婚恋观,刨除错误的婚恋观则是根本。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婚恋观教育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行为与思想对孩子的影响不可磨灭。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发展,所以孩子人格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与父母的教育和自身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密,相敬如宾,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那么孩子在婚恋方面更多的是抱有积极的心态。反之,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会产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孩子在婚恋观方面更容易出现极端的表现。

2.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子女的婚恋观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家长一味反对、阻挠子女的恋爱行为,子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行为和憎恨心理。家长应在子女不同的年龄、感情经历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善于沟通,在适当的时间段灌输不同的婚恋经验,促使子女不断树立良好的婚恋观。大多家长对子女都有一种“绝对控制”的心理,认为自己的想法往往是经验之谈,家长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循序渐进地对子女进行引导。

(二)学校教育是关键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会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婚恋观教育上的主导作用,将婚恋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1.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当前学校有关婚恋观教育的课程相对较少。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生理课程和婚恋课程,倡导正确的择偶观,传授如何审美、如何习得爱的能力、强化青少年性教育,尤其是增强女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并且借力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对婚姻法律的认同感,降低婚恋利益期待,弘扬家庭伦理,体现公序良俗,倡导形成良好的婚恋理想。

2.改变婚恋观教育方式。鉴于婚恋观教育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正面灌输的同时,以网络为载体,将现代技术手段等侧面手段植入青少年婚恋观教育。通过设置情境、引导角色代入体驗、做出判断选择等方法,使得学生面对婚恋问题时能够以自己的价值判断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学校应强化教师教育,教师应及时掌控学生对于婚恋观认识的思想动态,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准确把握教学主题。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咨询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相关的理论辅导和见解建议。

(三)社会引导是主要方向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婚恋观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社会各个方面应该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青少年学习正确的婚恋观。

1.规范社会宣传。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是人们能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在网络信息中也包含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包括黄色网站,色情信息已经使部分青少年深陷其中。这说明我国网络监管能力不强,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婚恋观,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引导。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网络环境,构建健康网络文化,使青少年在一个良好、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中学习和生活。

2.推动社会教育机构的发展。社会部门有很强的宣传功能,相关部门应当构建婚恋观教育体系,完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对婚恋观教育、咨询等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并且积极构建各级各类恋爱咨询、婚前咨询、婚姻评估、婚后辅导等机构,完善我国的婚恋观教育体系,帮助青少年应对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6.

[2]郑雪.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3]陈方.中国80后婚恋价值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廖莎莎.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

[5]李青青.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6]王飞.当前青少年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7).

猜你喜欢
婚恋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