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从教3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我觉得一个老师不仅应该具有教学的智慧,同时还需深入的了解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36-01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不依赖教师与家长,由自己独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总的来讲,自主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一般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可以较为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程序:a.引导操作,让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b.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c.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能得出什么结论?从而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學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多方面的,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中的例题,转换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书中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情景图,然后提出问题:a.从情景图的分析说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b.每两个进行比较大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c.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针对这三个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表达的能力。
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
三、合理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评价必须准确而又符合实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关注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中肯、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自信,给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如:什么地方有了进步,要继续保持,什么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改正。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 (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作出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范温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
赵兰芳(1965.03-),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